羨王一陣瞠目結舌,張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

沉吟了好一會兒,才猶猶豫豫的說:“開平十八年?”

這是齊王朝滅亡的時間。

看他的意思,顯然已慢慢接受了“千年之遙”“千年亡朝”這種情況。

但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這個答案……

童遮很自然地點點頭,“沒錯,開平十八年。”

羨王愣怔怔的問道:“那,大齊究竟是如何覆滅的呢?”

他看向童遮,上次羨王從童遮這裡要了三個問題,童遮只回答了一個。看羨王的意思,只要童遮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兩人就算互不虧欠了。

但……這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

童遮看看公丕玉珏,然後說道:“其實……大齊究竟是如何覆滅的,這一點眾說紛紜。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論斷,很突然的就崩塌了……”

“在千年歷史中,有很多學問家對此展開研究,得出最為正統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是毀於‘天災’,那時節,齊王朝故土在無盡的天災面前,徹底崩催、被捲入汪洋大海。而且即便到現在、古齊王朝故土所在的那一片海域,都被稱之為‘禁海’,只要有人踏入、就無一例外的葬送於其中了。”

……被天災和大海淹沒了?這個答案是鄭懸舟始料未及的,他不著痕跡的皺皺眉頭。難道“修史者”組織還有製造天災的能力?可如果真有透過天災毀滅齊王朝的力量,還用的著費力的佈局嘛?

這個答案有點扯淡啊!

鄭懸舟不太相信。

童遮繼續道:“據一些歷史學者和學問家的研究,他們發現在‘禁海’區域,也就是古齊王朝故土範圍內,存在奇特的力量,這種力量無窮無盡,類似天地自然的滾滾偉力……凡是闖入者,都將被滾滾偉力所吞噬……”

……“滾滾偉力”?這個名詞怎麼這麼熟悉呢?對了!上次長明會上,有位長明會成員說過:“王朝上下自成一界,歷史長河滾滾偉力,外人根本不可能闖入。”難道說的就是這個?鄭懸舟心中一驚、猛地做出猜測。

他腦袋裡“嗡”的一聲,又想到了一條關鍵的資訊!

齊王朝滅亡後、在無盡的天災面前,王朝故土淹沒於“禁海”。

但……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那些所謂的“天災”並不是天災,而是長明官為拯救齊王朝而“續火”,將齊王朝暫時封禁於一界之內。在這完全與外界隔絕的“一界之內”,長明官可以不斷的遊走於歷史,重複演變歷史尋找亡國之因……

這一條資訊,打破了此前鄭懸舟的某些猜測……他一直以為“行走於歷史”就是真的在歷史中行走。

可現在來看,齊王朝的歷史與外界的歷史程序似乎是“並列”的關係。

這麼形容也許有點抽象。

簡單來說就是——當齊王朝一直在重複亡國前的這段歷史時,外界的其他王朝並非一成不變、時空凍結,反而是與齊王朝內部並列行進。

齊王朝困在這種“行走於歷史”的狀態多久,外界其他王朝的自然演變就會有多少年的自然程序。

由此來看。

外界經歷千年滄桑變遷,齊王朝“歷史重複”也已經歷了千年之久。

上代長明宗帥“力竭而亡”,可能就是因為千年的堅持而犧牲。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長明官真的找到亡國之因,挽救大齊王朝於危難,那麼“復活後”的齊王朝對接的也應該會是外界千年後的世界,而並非千年前的世界。

也就是,齊王朝“復活”時,“禁海”區域會“解封”,齊王朝會直接降臨在大順王朝!

並不會改變外界正常的歷史程序!

童遮還在繼續說道:“第二種,就是說在‘天災’降臨前,齊王朝就已然毀滅了,其毀滅的原因是多重原因促使的。”

心中已有方才那般推測的鄭懸舟,很容易就傾向於這第二種原因。

目前來看,真實情況是:齊王朝在多重原因促使下滅亡,長明官當機立斷開始“為長明燈續火”,“續火”之時,齊王朝自成一界,有歷史長河滾滾偉力聚攏於內。

在外界視角中呈現的就是:“無盡天災”,“被汪洋大海淹沒”。

這就完美貫通了目前所掌握的所有問題,邏輯完全自洽!

羨王思索片刻,問道:“那,如果是第二種的話,這所謂的‘多重原因’指的是什麼呢?”

童遮有些汗顏……我特麼歷史學得不好啊,之所以知道這些還是來自於江湖上的見聞!為什麼要對我寄予這麼大的希望呢?相比去追究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我更喜歡追求實際的資源啊!

所以,童遮看向公丕玉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