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叛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光匆匆,轉瞬之間,歲月更迭,如白駒過隙。
靈荒歷683年間,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遺詔立黎冼為太子,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的,由武魅決定。四天以後,黎冼即位,為唐中宗,尊武魅為皇太后,次年改年號為光宅。
滿城縞素,一抹陰翳不覺間籠罩了整個長安城。
光宅元年二月,皇太后廢中宗黎冼為九凌王,遷放到房州,立四子中州王黎丹為帝,稱唐睿宗。群臣進諫無果,此後黎氏一脈王臣閉府。數日之間,朝堂之上無權臣,皆稱病不朝。
武魅無奈,惱怒之下決定大刀闊斧的應對這些王公貴臣的冷暴力,她以皇帝的名義下令,令十六衛之左、右千牛衛實行串府,監察百官,令十六衛之左右監門衛鎮守內外城門。
同年三月,風王風清歌在府為子辦生辰宴時,竟與知交好友英國公胥井野發生爭吵,雙方護衛對峙,最終英國公離開宴會,不歡而散。
還是這一年,五月,邊陲之地外族之人大舉進攻,防線潰敗。情急之下,武魅想到了開國重將家族風氏,其初代風王雖死,但是初代風王長子風清歌也是大唐的強者,結丹境後期可以擊殺元嬰初期的強者。於是風清歌帶兵前往邊境鎮壓外敵。
九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再次顛覆長安的平靜,胥井野聯合一些因武魅而被貶謫的官員起兵造反,擁簇著九凌王黎冼打著復政的名號想要奪權,並聲稱九凌王才是正統。
隨著起義的打響,竟有許多人加入英國公胥井野的隊伍。
而這時,風王正在邊疆抗敵無法前來。
宰相裴燕提議武魅還政於黎丹,武魅大怒,以謀反罪名斬首裴燕,並下令招兵鎮壓起義。
胥井野並沒有很高的修為,他聚集的一幫人也是各有心思,只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聚攏,面對正規的官兵及十六衛和十六衛統領的府兵、禁軍時,他們很快就被鎮壓下去,潰敗而逃。
數日後,風王凱旋歸來,與鎮壓政變的軍隊包夾胥井野殘軍,最終,政變落下了帷幕。
含元殿,朝堂之上。
眾官員列在大殿兩旁,垂簾聽政的武魅這時正坐在另設的位置上俯視百官,光陰正大的出現在百官面前,她早已不滿足坐在幕後聽政了,一旁,黎丹恭敬地坐在龍椅上,不敢言語。
武魅也不嫌血腥,左手提著胥井野的頭顱,右手託著一顆金丹,坐在特地為她上朝設定的位置上,腳下踩著裴燕的腦袋,怒視群臣。陛下,大臣們有人得勢而高興,有人阿諛奉承,還有人色變震恐,也有人嘗試與叛軍擺脫關係保全自身。
“都安靜!”武魅柳眉倒豎。
武魅抬起右臂,身體略微前傾,旁邊的侍女隨即伸手託著她的右臂,她緩緩起身,身上的朝服擋不住她窈窕的曲線,骨子中的強勢讓她眉宇間多了一分英氣。
儘管武魅已經到了六十歲,但她也是憑著資源踏入了修行之路,硬生生的堆到了開脈後期,每天都有人專門助其打通奇經八脈。身為開脈境的修士,六十歲對於她來說只是四分之一壽命,養顏丹等保養補品更是在國庫中堆成了一座山,如今的武魅看起來只是二八之年。
“胥狗賊叛亂時你們中有幾人敢這樣嚷嚷!”武魅冰冷的聲音迴盪在朝堂,臺下群臣無一敢應。“就是一群廢物!”武魅氣憤的嗔道。
“臣罪該萬死,還請太后恕罪。”臺下一個大臣顫抖著跪在了地上。
“臣罪該萬死。”一人帶頭,幾乎全部的人都跪在了地上。
風王沒跪。
“該死該死,你們都該死!”武魅氣憤的朝著裴燕的頭踢了一下,裴燕的頭順著臺階咕嚕嚕的滾了下去,鬼使神差地滾到了第一個開口的大臣旁邊。裴燕圓瞪的雙目剛好對向那個大臣的臉,只見那個大臣渾身顫抖,不敢移動絲毫,仍然跪在地上。
武魅勾人的鳳眼帶著冰冷的目光看向那個大臣,生氣的呼著氣,“來人吶,把這個胥氏餘孽拖下去斬了!”說完,武魅往後退了一步,素手一揮,掙開了侍女坐在了位子上,有意無意的瞥了一眼風王風清歌。
風清歌皺著眉頭,閉目不語。
武魅赤紅色的眼瞳微微一斜,瞥向風清歌,“風王為何閉目皺眉,是可憐這個胥氏餘黨還是對本宮的話有所質疑。
風清歌緩緩睜開眼,表情依舊冷淡,皺著的劍眉也沒有一點變化。
“回太后,臣……”他轉過身,俯身欲拜,才說了四個字,猝然間,一口藍紫色的毒血噴在了地上。風王拜的動作停下了,面色變得蒼白,身上甚至結出了寒霜。
突生鉅變……
風王作揖的動作頓下了,面色變得蒼白,身上甚至結出了寒霜。
武魅臉色變了一變,從位子上站了起來。
只見那攤藍紫色的血在地上冒出一陣陣寒氣,不一會地上就結出了一片冰晶。
“這…這是什麼!”武魅不由地後撤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