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雲從屋子裡出來的時候,面色略顯得鄭重。

宋太爺的那番話不是沒有道理,柳家的案子很有可能只是個開頭,後面藏著些什麼,還得他們去查。

看來出了鳳霞村,他就得徑直去衙署。

趙學禮迎上前:“趙大人這是要回去?”

趙景雲躬身道謝:“給大家添麻煩了。”

“大人這是哪裡的話?”趙學禮道,“您能來,我們歡喜還來不及。”

“走出衙署,還是什麼大人,”趙景雲道,“眼下你們最不易,十六戶人,每天要吃不少糧食。”

多的話趙景雲不說,明日他就會讓人送些稻米過來,不能白白吃了村子裡的口糧。

趙洛泱端來燈為趙景雲引路:“還得勞煩趙大人繞幾步路,咱們不能從村口走。”

“怎麼?”趙景雲皺起眉頭,“有人在村口盯著?”

趙洛泱點點頭:“是東村那邊的人,可能是因為我們這邊太過熱鬧,他們來偷偷檢視情形。”

遷民入籍時,朝廷有吩咐,讓村中的里正照應,事實上不少里正就與鳳霞村的一樣,對遷民懷有惡意。

這樣的里正……

趙景雲冷哼一聲:“別讓他們知曉我在這裡,這樣也好弄明白,他們有沒有算計些什麼。”

大家陸陸續續都走了,將趙家的院子也拾掇的乾乾淨淨。

趙元吉和趙元寶兩個先睡著了,趙元讓倒是精神的很,他每天都留到最後,等大家都歇下了他去吹燈。

“今天吃的可真好。”

陶氏與羅真娘說著話,去看屋子裡的趙洛泱。

這一頓能頂三頓,平日吃那麼多野菜餅,心裡還覺得發空的,現在不一樣,是實實在在地飽了,好像身上也有了力氣似的。

葛氏道:“我看到村子裡有幾個年紀大的掉眼淚呢。”

楊老太也瞧見了,不禁道:“這是好事,有力氣哭,那就是緩過來了。”

經過戰亂和大災的人都知道,逃命的時候,誰顧得上哭啊?

楊老太看向趙洛泱:“我與十六戶都說了,吃、喝都是洛姐兒的,將來他們只要別忘了這一點就行。”

陶氏和葛氏都跟著應聲,不要說十六戶,他們都得記得二哥一家的好處。

陶氏更是這樣思量,自己肚子裡這塊肉,要不是洛姐兒,早就交代在路上了。

趙洛泱想要說兩句,被她奶瞪了回去。

楊老太不能讓自家孫女吃虧,自家人也得不時地說兩句,讓大夥兒都明白明白,洛姐兒是小輩兒不好開口,她得替洛姐兒說到了。

“還有一隻羊,咱們自家留著,”楊老太道,“明天就放院子裡晾起來。”

這是最讓人歡喜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