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言,賈琮心中一動。

從表面上來講,這未嘗不是一個穩妥的方法。

可是細細一想的話,其中所隱含的監督、挾制之意圖,昭然若揭。

糧草乃是軍隊的命脈,一旦被人控制、刁難,自己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總不能提刀殺人吧?那可是內閣大臣,自己若真的敢殺了,那絕對落不了好。

這老傢伙也不知道是想幹什麼?還真是陰險狡猾得很。

自己倒是不怕監督,自己是去打仗的,又不是去造反的,愛監督監督去吧。

只是這軍中的糧草,卻絕對不能落於人手,萬一到時候貽誤戰機,自己跟誰說理去。

還不等賈琮開口,隆慶帝看向胡庸道:「胡愛卿,楊愛卿的提議,你有什麼意見。」

對於楊懷的心思,隆慶帝一眼就看出來了,其實這也正是他想要的,這樣做他更容易把控大局,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意外。

雖然他相信賈琮,能夠加層保險,那豈不是更放心了。

帝王多疑,莫過於此,既要用你,也要防你。

隆慶帝的意思,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胡庸這樣的老油子,可是清楚明白的很,自然不會違了他的意思。

胡庸面色凝重,思慮少許,點頭道:「臣附議!」

聽了他的話,隆慶帝心中大喜,略作思索片刻,又將目光看向內閣方向,問道:「不知哪位愛卿願意前往?」

體仁閣大學士李榮出列道:「啟稟陛下,老臣願往。」

隆慶帝滿意的點了點頭,衝著賈琮道:「賈愛卿,由李愛卿前往幫你,你應該放心了吧。」

賈琮沉默片刻,拱手說道:「陛下,臣是去平叛的,沒有二心,不懼任何人監督。但是糧草乃軍中命脈,決對不能握於不受臣控制的人手裡,萬一出點意外,軍中斷了糧,那這仗還怎麼打?

軍糧和賑災糧,必須分開,不能握於一人之手。李大人前往賑災臣沒意見,李大人負責籌備糧草,臣也沒有意見,但是籌集到的糧草,必須提前一個月交到我軍中。」

隆慶帝聞言,臉上一黑,這混小子,就算你看出來了,幹嘛非得說出來,這不是打人臉嗎?

還不等隆慶帝開口,李榮不幹了,怒氣衝衝的道:「寧國公,你這是什麼意思,是信不過本官嗎?覺得本官會公私不分嗎?」

賈琮連忙拱手陪笑道:「李大人多心了,我並沒有針對李大人的意思,我只不過是就事論事,因為一旦開始賑災,賑災糧永遠都不夠,試問到時候李大人該如何?

想當初,朝廷可是提前佈局,撥出了大批的錢糧用於賑災,可是結果如何呢?相信李大人也都看到了,這賑災事宜可是你們內閣負責的,其中的道道你們應該很清楚才對。」

說句不好聽的,陝西到了今天的局面,內閣的罪責最大。

雖然不一定是他們所為,但是他們手下那些官員的暗箱操作,他們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縱容他們,不加管束,才有了今天的結局。

他們就是朝廷得罪人,都該千刀萬剮。

李榮、胡庸、楊懷、劉晉等一眾內閣大臣,被人直接戳了嵴梁骨,臉色都非常的難看。

只是賈琮說的是實情,他們也無從反駁,只能耷拉著眼皮裝沒聽見的。

牛繼宗看看賈琮,又看了看胡庸等人,心中不禁一笑,賈琮這小子一點虧都不吃,這幾個老小子,真是自找的。

林如海不禁搖頭輕嘆,到底還是年輕啊,招惹了這幾個人,以後就等著被算計吧,這些人可不是心胸開闊的主。

看著幾個內閣大臣默不作聲,一副便秘的樣子,隆慶帝也覺得有些解氣。

最不爽這些老傢伙的就是他了,不過也不想把事情弄得太僵,連忙開口道:「賈愛卿,你說的這些也有道理,現在一切都以戰局為主,朕就準了你的所求。

不過,賑災一事,也不容忽視,朝廷也有些力不從心,沒有能力全部負擔,不知道賈愛卿可有什麼良策,破解這一難題?」

賑災糧不夠用,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