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議定之後,由旺財負責繼續招募流民。

派出十支隊伍,前往災區,招募那些活不下去,願意離開故土的災民,移居濟州島。

再就是,收容那些沒爹沒孃的孩子,不論大小,不論男女,一律帶回濟州島撫養、教導,免的沒人管活活餓死了。

目前自己有點小錢,也有這個能力,自然要盡一份心力了。

這樣既救了人,也能為自己積蓄後備力量。

等這些孩子們都長大了,那就是濟州島上的中堅力量。

這些人從小就被自己撫養,灌輸忠誠思想,到時候絕對是最忠誠的一批人。

這一批孩子們,全都有張大奎負責教導訓練,上午學文,下午訓練搏殺之術,數量不計,有多少算多少。

訓練一年後,再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一次篩選。

選出適合當兵的苗子,再單獨訓練,將他們訓練成精兵,這些人,除了管吃管住之外,還會有一定的銀錢補助。

等這些人合格以後,將補充到陸軍,或者海軍之中。

剩餘的那些就以讀書為主,讀書也不行的,等年紀大大,那就只能去做工了。

同時,濟州島上的建設,也不能落下,這些也都由旺財負責統籌。

為了接收移民,還得規劃出一個個的村莊,建設好房屋,免得人多了沒地方住。

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凡是參與做工的,不但管飯,還有工錢拿,這讓大家都幹勁十足。

濟州島正處於發展階段,只要肯下力,不缺少工作。

這些老百姓手裡有錢了,也能夠更好的促進濟州島的經濟貿易。

近幾年內,濟州城是繁華不起來的,只有吸引各地的商人云集,才能夠真正的繁華起來。

想要吸引這些商人,就得讓他們有利可圖,就得有吸引他們的東西,這一點到是需要好好的琢磨琢磨。

不過,此事倒也不急,可以慢慢來,目前還是以發展,打基礎為主。

目前濟州島,還做不到自給自足。

雖然有大片的土地,卻還沒有完全開墾出來。

島上的原住民,並不善於種植,選擇種地的寥寥無幾,大多數都選擇了做漁民,出海捕魚,算是真正的靠海吃海了。

也因此,濟州島上的漁業還是很發達的,各種魚類,蝦、蟹等海產品,不計其數。

自從賈琮佔了濟州島,這才安排人開墾土地,種植糧食。

目前島上的糧食,主要還是靠賈琮供應,利用船隊,從南方,甚至安南、暹羅那邊購買糧食,運到濟州島。

除此之外,濟州島上還有一個巨大的牧場,飼養著無數的牛羊馬匹。

這些都是從蒙古那邊運過來的,連帶著放牧的牧民一起。

種地,打魚,放牧,這是目前濟州島上的三大支柱產業,至於商業,那還只是一個雛形。

只要濟州島能夠自給自足了,自己也就不用再投入了,也能慢慢地有收益了。

不過,前三年是不用想了。

剛開墾出的田地,土質不行,前幾年產量是很低的,能夠自己吃的就不錯了。

最後在賈琮的提議下,決定一步到位,農民開墾出的土地,歸自己所有,三年內不收稅,三年以後收兩成稅。

每人不得超過十畝,多了你也種不過來,荒了就浪費了。

同時,也禁止私自買賣土地,一經發現,直接沒收,這樣也避免了以後土地兼併。

只要老百姓有飯吃,餓不著,就不會沒事找事,也不會出什麼亂子。

除非有些心懷叵測之人,挑撥生事,那就不需要對他們客氣了。

自己養的軍隊,可不是樣子貨。

對於賈琮的這個提議,幾人都不怎麼理解,不過在賈琮的堅持下,眾人也只能同意了。

這就是威信,賈琮在這裡有絕對的權利,即便是搞一言堂,也沒人會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