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童年的記憶已經隱約消失在了夏天的蟬聲裡,很多人都說三歲起就開始記事了,對我來說,三四歲的記憶卻很模糊。
農村的月亮又大又圓,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去,月亮就已經升到天邊,夜空總是掛滿耀眼的繁星。
那幾天,母親回了孃家,有一天晚上突然感覺身體不舒服,就讓外祖母陪著連夜趕回婆家。雖然外祖母家不是很遠,大概不到六里地,但是讓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走這麼長一段山路還是很不容易,緊走慢趕,她們走到家門口已經凌晨三點多了。
這邊祖父他們都已經睡熟了。祖父母一共有七個兒女,父親是長子,大姑是老二,二姑是老三,二叔是老四,三姑是老五,三叔是老六,小姑是老七。父親是家裡唯一的讀書人。
父親十二歲才開始上學,在這之前一直給家裡幹活,所以祖父不希望他去上學。如果走了家裡很多活都沒人幹,最主要的是家裡沒有供給他上學的物質條件。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急切地想讀書認字,看著同齡人一個個都去學堂,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一邊在山上放牛,一邊痛苦地思索著,後來他找了村裡一位德高望重又樂於助人的長輩,讓他幫忙去和祖父說情,祖父這才網開一面,勉強同意讓他去上學。
上中學的時候要住校,一個禮拜回家一次,一方面回家拿點口糧,但主要還是回來幫家裡幹農活。每到農忙季節,學生都會回來幫忙下地幹活,忙完了那一段時間又重新去學校讀書。在那種半農半學的狀態下能堅持讀完高中很不容易,最痛苦的是上學的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半飢餓狀態,家裡沒有存糧,只得捱餓。
父親一星期的口糧是七塊高粱麵餅子,二斤玉米麵,幾個土豆和一罈子漿水。餅子只有手掌這麼大,薄薄的一層。每次去學校的時候,祖母都往書包裡裝七個素餅子,書包是祖母用漿洗的十分乾淨的藍色硬布長衫縫製的,上面打了幾朵梨花形狀的補丁。
學校離家近二十里山路,在去學校的路上兩三個餅子就下肚了,因為父親去學校之前經常都不會在家吃飯。父親的同桌是個瘸腿女生,她家裡的經濟條件要好很多,父母都是基層幹部,她來學校帶的都是小麥麵粉和白麵饅頭。她經常會偷偷地塞一塊餅子或兩個饅頭到父親的桌框裡面。那個女生的學習不是很好,老師佈置的作業經常完不成,需要借鑑一下父親的作業,這是交換條件。父親的高考成績差了三分,上不了大學,很遺憾地告別了學生時代,以後只能做一個踏踏實實的農民。
高中畢業以後,父親想去參軍,每一個好男兒都有一個軍人夢,都懷著滿腔熱血,立志精忠報國。但祖父堅決反對,父親最後偷偷地走了,結果還是被祖父發現,父親走到樑上的時候,被祖父追上罵回家去了。祖父認為,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農民,到了適婚年齡就應該找一個合適的姑娘結婚成家,安安穩穩過日子。畢竟在幾千年傳統文化的薰陶下,農村很多人的思想都是根深蒂固並且古板迂腐的,認為傳宗接代才是頭等大事,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普通的農村家庭都要拼命地生男孩,生的越多越好,一方面人多了可以多幹活,一方面家裡男孩多不會受別人的欺負。或許這就是他的命運,一輩子只能做一個安穩本分的農民。如果當時真的去參軍,或者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十萬大山,命運可能就不一樣了,大概這是父親一輩子的遺憾!俗話說:“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
那時候二叔三叔他們還沒有分家,大姑二姑三姑都已經出嫁,只有小姑年齡小,還待字閨中。大姑和二姑在父親結婚前兩年就出閣了,大姑家的大表哥長我八歲,二姑家的表哥也要大我六歲。農村普遍就是這種情況,女兒老早就出嫁了,上門提親的媒人能把門檻踩爛。而兒子娶媳婦卻比登天還難,尤其是家境貧寒,老實本分的人家。一家人算下來也有十幾口子,現在看來算是大家庭,而且還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這個時候母親不忍心敲門去吵醒一大家子人,就挺著大肚子輕輕地走到麥場的草垛旁邊去休息,打算天亮了再到家裡去。結果一會兒我就出生了,天還是漆黑一片,沒有一點破曉的徵兆,天空只有幾顆稀稀落落的星星一閃一閃的亮著。
我的出生似乎有點任性,有點滑稽,在艱苦歲月裡,一個小孩的出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那時候,農村的母親生孩子都在自己家裡,有些母親在廚房燒火做飯的功夫孩子就出生了,有些母親在地裡割麥或者鋤草的時候孩子就出生了,有些母親甚至衲一雙鞋墊的功夫就把孩子生下了。那時她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農活和家務,一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天還在地裡幹活。
深秋的凌晨很冷,草垛外面已經結了一層薄霜,人們晚上睡覺的時候要蓋厚被子,很多人家都已經開始燒炕了。
祖父是村裡的會計,算盤打的又快又精,主要負責統計大家的出勤和工分。那時的會計不需要懂多少金融學和統計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只要認識幾個字,會打算盤,會算賬就可以。祖父沒有上過學堂,但他也認識不少字,都是自己平時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積累的。和他一起的同齡人基本上都沒有上過學,一個村裡面也就一兩個識文斷字的人。
祖父是會計,自然不用下地乾重活,也有工分。但是祖母還是得下地幹活,只靠祖父的那一點工分不足以養活全家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都有勞動任務,需要下地幹活,祖母就是在這個時候累了一身病,她病逝的時候年僅六十歲。而祖父是在祖母去世十四年以後病逝的,享年八十二歲,也算是高齡了。
在祖父彌留之際,二叔三叔還有幾個姑母都在身邊,唯一不在的就是我的父親——祖父的長子。父親得知祖父病重的訊息後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回到他老人家身邊,看祖父最後一眼。只可惜路途遙遠,一時半刻回不去,第二天回去的時候還是來不及見他老人家最後一面,祖父已經撒手人寰,與世長辭了。這成了長在父親心頭的一根刺。作小文一篇以懷念祖父。
哀維:
丙子年壬寅月乙丑日(農曆一九三六年臘月二十六日,公曆1937年2月7日)乃祖父田公應傑華誕,終因病卒於戊戌年乙丑月丙午日酉時(農曆二零一八年臘月初四日,公曆2019年1月9日),享年八十三歲!
秋去冬來,寒風蕭瑟。
忽聞傳報,祖父仙遊!
頓失三魂,又丟七魄。
天昏地暗,萬物皆空。
祖父多賢,曷其早歸!
耄耋之年,身行俱健。
天有不測,人生無常。
匆匆百年,往事隨風。
浩然正氣,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