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蘇杭的腹地,四季分明,農桑萬頃。河流縱橫,苕霅兩溪之水流經漾、蕩、河、港……水清如鏡,土質黏韌,構成了育桑、養蠶和繅絲的良好自然條件

這裡獨特的繅絲工藝,逐步形成了“細、圓、勻、堅、白、淨、柔、韌”八大特點。

這裡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一條南北向的市河穿鎮而。河道兩岸,商賈雲集,屋宇林立。從每年的四五月開始,一直到10月,家家戶戶: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繭箔山立,續車之聲連屋相聞。吱呀吱呀的搖擼聲與絲車吱吱呀呀交織在一起。流連於青石板上歷史的印記,是一縷蠶絲“織就”的流金歲月。

清朝晚期的一個冬天。

在潯溪港西側,一戶大戶人家,高牆深院,紅牆黑瓦,大門的匾額上寫著:“劉府”兩個字,讓人有點望而生畏。

劉家的大廳裡各自紅木傢俱、各種古玩擺設得琳琅滿目。

大廳裡,劉老爺劉順生對大兒子家琪道:家琪啊,你弟弟家興明天要回來了,輪船到碼頭大概在早晨4點左右,明天早晨你去接他一下。

一聽家興要回來了,還要自己在那麼大冷天起早去接他,劉家琪氣不打一邊來。就道:他就在國外唸了幾年書回來,又不是當了什麼大官回來光宗耀祖,回來就是了。那麼大冷天還要起早去接他,你們自己不去叫我去?

劉順生一聽就火冒三丈,叫道: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我怎麼養了你這個孽種,整天在外面遊手好閒不學好,還振振有詞?

劉家琪坐在沙發上,翹起了二郎腿,不足為奇地:桃子是大的好,老婆、兒子是小的好。在您眼裡,我什麼都不是,好像不是您親生似的,總把我不當一碼事。

劉順生一聽,拿起雞毛撣子就要去揍劉家琪。

這時,劉順生的二姨太朱妍妍正好出來。說:哎呀,老爺,您和他生那麼大的氣幹嘛呀,氣壞了身子,乃如何是好?轉身又對劉家琪說:家琪,你去做你的事,走吧。

劉家琪站起來朝劉順生瞪了一眼,氣沖沖出了門。

劉順生揹著手,看著氣沖沖出門的劉家琪。又道:哈巴狗養不波斯貓。還要我把家產讓他來打理,讓他打理非把這家產敗光不可。

朱妍妍道:好了好了,老爺您消消氣。明天早晨,還是我和您一起去接家興吧。

......

南潯通津橋下,有一座茶樓。

劉家琪對兩個小兄弟道:來來來,今天有酒今天醉。已經兩天沒好好喝了,今天,我們兄弟們好好喝上幾杯,喝他個一醉方休。

一個叫紅鼻子阿三的對劉家琪道:劉兄啊,老是要您破費,真的不好意思。

劉家琪笑道:這還是人話嗎,我劉家琪一生只有你們兩位知心朋友,兄弟之間何談破費?你們能把我們劉家吃光,乃算你們有本事。哈哈。

在旁邊的小麻子也道:劉兄對我們真是不薄,往後啊,劉兄要我做什麼事,儘管說,儘管說。

劉家琪笑道:哎,要說事,時下倒有一樁小事,還需兄弟幫忙。

阿三和小麻子同時說:只要大哥開口,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們在所不辭。

劉家琪湊到他們面前,低語了幾句。

聽後,紅鼻子阿三笑道:劉兄放心,乃是小事一樁。

劉家琪從口袋裡掏出幾枚銀元,給了他們每人五枚。笑道:事成之後,還會有賞。

阿三和小麻子拿了銀元笑嘻嘻地道:謝謝劉兄,謝謝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