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趕緊用手裡的青釭劍在地上畫了一隻麒麟,畫完後瞅了瞅,自己還覺得畫得挺像,畢竟法醫學專業有刑事素描這門學科,也算是有功底。

瘦子低頭看了看我畫在地上的麒麟簡筆畫,然後對著胖子說了幾句什麼,胖子滿臉疑惑地從桌子後面走到瘦子身側,看得出他似乎還是有些懼怕我,不怎麼敢靠近我。

這時候我才注意到即便是比眾人高大半頭的胖子,也不過一米五左右,而其它人普遍身高不到一米四。

這似乎證實一個事實,那就是純正的南方人比北方人矮很多。

我想起大學時,在“基因學”課堂上,生物學老師說的一番話,也是個爭論了很多年嚴肅的遺傳生物學命題,那就是華夏南北兩地人種的身高問題。

為什麼南北人的身高不一樣?比較普遍論點是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矮不少,大概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是氣候原因,寒冷地帶較之溫熱帶更能刺激人的生長激素,而且因為天氣寒冷人們就會攝入更多食物,當然容易長高一些了。所以俄羅斯、南斯拉夫這些寒帶地區人們普遍都長得很高大,我們國家的北方當然也不例外了。

第二是飲食結構,在南方米飯和豬肉幾乎是絕對的主食,而在北方則有大部分人習慣吃麵食,牛羊肉等,對骨骼和體形的成長影響當然就不一樣。

第三,種族與基因因素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根據目前的研究,我們知道身高是一個多基因控制的性狀。所謂性狀,通俗來說就是生物體表現出來的樣子。多基因控制,就是說有很多基因的變異都影響身高。目前科學家已經識別了幾百個跟身高有關的基因,每個基因的效應都很微小。

第四,中國的北方和南方人群,受到歷史遷徙和地域通婚等很多複雜交織的事件的影響,基因組是呈現某種程度的差別的。而南北方人群身高的差別,主要是古代人口流動和通婚非常少的時期形成的。形成這種差別的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氣候和溫度,一般來說,在溫度較高的南方,較低的身高更有利於人類適應環境,在北方則相反。

在山東,膠東一帶人群為“高中之高”。是什麼造就了“山東大漢”?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人口學研究室主任宋全成介紹,基因是身高的決定因素,在一次次的歷史更迭中,山東人的優秀基因被一代代遺傳下來。

齊魯建國前,山東人都是東夷人,東夷本身就是一個喜愛運動的民族,驍勇善戰,而且身處地區日照時間較長,能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的動植物較多,這就使得這個族人的身高本身就很高。

後來歷史上發生的幾次民族大融合,讓山東人的身高更加如虎添翼。在十六國和北朝時期,山東處於北方遊牧民族統治之下,大量北方遊牧民族人群侵入,這些人群自帶身高優勢。加上漢代以來中原多次與匈奴、鮮卑等族通婚,促進了外族血統的紮根,從而增高了山東居民的身材,由此產生了“山東大漢”的稱號。

此時我親眼看到古時候的“小矮人”,也驗證了這種華夏人種“北高南矮”的說話是正確的。

在現在中年男子中,我這一米七五的身高只屬中等個,可此時站在他們這群人中,明顯巍峨高大。

胖子瞅了幾眼地上的麒麟,露出個十分奇怪的表情,然後朝著門外喊了幾句什麼。

很快一個佝僂著的駝背老頭緩緩走了進來。

一看就知道老頭的年齡不小了,黑暗的臉上幾乎佈滿了皺紋。

胖子指著地上的麒麟圖,說了幾句什麼,隨即老頭的視線也轉移到地上。

只看了一眼,老頭“啊嗚”一聲當場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這反而讓我心中一喜,很明顯,老頭知道麒麟是何物。

著急的是他們之間的對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啊!只好趕緊問身側一臉茫然的瘦子。

瘦子聲音顫抖地給我當起翻譯,可能是過於緊張,他聲音有些變調,而且語速也比之前快了點,我勉強才能聽懂一多半。

“這是……這是水鬼啊!吃人的水鬼!”

我知道這多半是受到知識水平的限制,對一些正常的動物或者是自然現象進行了主管臆造。

不過對於我而言,卻是個好訊息,說明麒麟的確存在於他們這裡,而且還有人見過。

我趕緊繼續問。

漢子哆哆嗦嗦地翻譯,大體內容是麒麟就是他們一直供奉著的水鬼,就生活在附近的大河中。

再仔細問,我判斷這大約是春秋早期,肯定到不了戰國,極有可能就是廣西廣東一帶,這裡是一個“司”,我的理解是和後來的郡縣意思差不多,具體的範圍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