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楚江王稍微計劃了一下,然後直奔地府,倆人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當年西王母娘娘送給陰司的那枚仙丹,並且服用完仙丹後馬上到之前學會冥劍十八式的洞穴內,並再次想法進入后土娘娘製造的結界裡。

沒想到這一切十分順利,只是過程有些詭異奇特。

那枚仙丹就放在銘殿的祭祀臺上,當然按照規矩,即便是十殿閻王這樣的級別也不能踏入祭祀臺。

按照楚江王的指引,我沿著一條開完彼岸花的小道一直走到一個孤立的大殿內。

之所以用“孤立”形容,那是因為此大殿四周被一片黑暗籠罩,而且站在殿門口才發覺整座殿堂是懸浮在空中的。

知道時間緊急,我也不敢有絲毫遲疑,趕緊邁步走了進去。

大殿面積很大,正對門口是一塊巨大的黑色石塊,呈橢圓形,上面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牌位。

這讓我很是詫異,沒想到冥界和陽間一樣,也設有靈堂和死人牌位,同時好奇心也被勾了起來。

活人死後會設上牌位,陰間的這些牌位又是給誰設立的?難不成冥界之人投胎轉世後,還會設靈位?應該不會啊!

處於好奇,我走進仔細辨認上面的字跡。

沒想帶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范蠡的牌位。

“范蠡功德碑”。

功德碑?什麼玩意!難道不是靈牌?

范蠡?這名字好熟啊!

在好奇心的慫恿下,我拿起了足有成人手臂長,半米寬的“大號”牌子,發現牌子的後面刻著更多的小字,還是隸書字型:

范蠡陽間時間公元前536年化身到陽間,完成任務如下:扮演了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角色,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他出身雖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完成任務後,回到陰司就職。

讀完後,一琢磨,我大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了。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我又隨手拿起另外一個牌子。

查良鏞。

我知道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原名叫查良鏞,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人。

趕緊拿起來。

正面寫著“查良鏞功德碑”。

查良鏞陽間時間1924年化身到陽間,完成任務如下:被稱為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透過武俠小說起到了教化世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