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南國”倆字,我頭皮就瞬間如同觸了電,腦中隨即跳出一句話:難道又和它有關?

日薄西山時分,省裡的專家來了,是幾個看年齡不低於六十歲的老頭。

幾個人圍著兩個玻璃罩子觀察了足有十分鐘,臉上的神色越來越難看。

吳教授和幾位專家之前早就認識,幾個人嘀咕了一陣,又是捧著那本厚書好一陣亂翻,又是比劃,又是點頭搖頭,急得一側觀看的學弟學妹們抓耳撓腮。

李志明和李景凱也越來越沒耐心,李志明乾脆打了個招呼後,直接回了派出所。

我也著急,一是自己和秦蓓蓓結婚的事還一頭霧水,請柬上的結婚時間就在下週,可新娘呢?婚房呢?參加婚禮的親屬呢?婚姻地點呢?流程呢?

還都“八”字沒有一撇。

這它孃的算是什麼獎勵,分明是無聊至極的惡作劇。

主要是我還得去買雞蛋和米酒,晚上伺候的那兩位可不是好惹的,萬一惹惱了黑白無常,肯定吃不了兜著走,再說請他們吃雞蛋喝米酒也是我對他們的承諾,作人就得將心比心。

終於幾個人討論完了,轉身看向我們。

學弟學妹們瞬間安靜了下來,全都瞪大眼張著嘴看著吳教授和幾個省裡的專家。

一位看著是幾個人中年紀最大的,頭髮鬍子全白的老頭輕輕咳嗽一聲:“在場在也沒有外人,老朽就直言不諱了——應該是出自泰國等南洋國家的蠱蟲,對於這蠱蟲,我們目前的資料幾乎是0,不過至少可以確定,這案子和南洋蠱術有關。”

在場的學生都是法醫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不過應該也都沒聽過“南洋蠱術”四個字,好奇心全都上來了。

“巫蠱之術不是我國貴州或者苗疆的邪術嘛!”

“我聽說蠱蟲是用來害人的,怎麼……怎麼還能利用來控制人,而且還是死人?況且——這也太誇張了吧!”

“聽說泰國流行養小鬼,沒聽到還有……還有養蠱的人啊!”

我也更加懵圈了。

吳教授好像和剛才換了個人一樣,此時信心滿滿,雙頰泛紅,一手捧著厚厚的書,就像是幾個月前在課堂上講課一樣。

他倒是不急不躁了,緩緩地講述了自己對巫蠱之術的瞭解:

“我先說說泰國盅蟲的分類,一般有十二種:螭蠱、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等,其餘還有些特殊的!

再說說制蠱方法:多於端午日製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製藥,是以致人於病、死。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制,一觸便可殺生。

在中國製蠱用蠱者多為少數民族,比如壯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苗族中的蠱苗。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蠱術以及巫術在中國基本已經成為傳說。

不過泰國的蠱,不同於中國的蠱,一般而言提到中國的巫蠱之術都是指的湘西蠱術,而泰國蠱術實際上和泰國人妖一樣有名,只不過在泰國習慣性地不稱為蠱術。

有句順口溜,泰國有三寶:蠱術,人妖,佛門俏。

在泰國的傳說中,蠱又稱為降頭術,俗稱‘草龜’,只寄付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關於為什麼只能有婦女繼承蠱術,我專門查過相關資料,是一些地區在母權制被父權制取代過程中形成的文化上的性別對立遺存比較強烈,這種對立表現在巫術信仰中,就是佔據正統地位的男性巫師成了維護社會秩序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