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別發愣了,趕緊給我們弄點吃的,這個點大夥都還沒用膳呢!”

“行!”

趕緊跑到對面商店買了些吃的,回來時,大家已經放下了手裡的卷宗,正在討論案情。

我很識趣地把吃的放到一側的閒置桌子上,坐下聽他們的對話。

聽了幾分鐘,再加上我的腦補,大概明白了是一件什麼樣的案子。

簡單說就是本區的一輛末班公交車開進了郊區的水庫裡,加上司機在內的25人全部遇難。

巧合的是,在過去的二十五年內,該公交公司已經有五輛車因駛入水庫而車毀人亡。

同事們之所以加班趕點翻查舊卷宗,是因為在今天凌晨四點半左右接到報警,趕到現場後,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刑警隱約記得上一次公交車開進水庫的時間也是3月25日。

兩次事故十分相似,中間恰好隔了五年。

因為上次事故中,老刑警也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幾個人之一,所以至今記憶猶新。

他記得上次事故中的車,差不多也是在同一位置開進水庫的,而且兩次事故都沒有剎車痕跡。

另外他記得很清楚,五年前的那次事故中,包括司機在內共喪生20人。

本來老刑警的這番話還沒有太引起別人注意,畢竟作為警務人員,類似的事見過太多,還有比這更巧合的。

可是隨後老刑警說的幾句話引起了隊長李志明的注意。

老刑警記得再之前兩次公交車開進水庫事件的大體時間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晚上十一點多的末班車。

於是在處理完現場,把屍體運到城西殯儀館的停屍房後,李志明同事讓法證科趕緊查查當年案子的卷宗。

看看是不是巧合,還是存在其它問題。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內,該公司先後有五輛末班公交車開進郊區的同一水庫,而且時間都是3月25日晚上十一點左右。

還有更讓人駭然的數字。

第一次事故中喪生了五人。

第二次是十人,第三次十五人,最近兩次分別是二十人和二十五人。

每次都遞增五人。

無論是事故時間還是事故中喪生的人數,僅僅用巧合肯定不能解釋。

一番討論後,李景凱電話向孫桂平做了彙報,孫桂平當即決定立案調查。

孫桂平這邊的電話還沒掛掉,法證科的座機就響了。

李景凱顧不得放下手機,先抓起座機話筒。

“喂,志明……”

“什麼?”第一句話沒說話,隨即就是一聲驚呼,“好!好!我馬上帶人過去。”

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著李景凱,等他揭示謎底,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息。

“怎麼了,李哥?”

沉寂了五秒鐘左右,我身側的美女同事小何問。

“真是怪事年年有,唯有衿今月多。”李景凱深吸一口氣後,才接著說,“你們應該記得咱們上午運到城西殯儀館共幾具屍體吧?”

“二十五具啊!”

“是啊!這……這不可能數錯吧?”

“難不成少了一具?”

李景凱冷冷回道:“不是少了,而是多出一具,志明隊長通知咱們趕緊去一趟殯儀館。”

二十幾具屍體如果少一具,雖說也不正常,但也存在這種可能性,但多出一具,這就詭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