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米蘭結束了歐冠征程,他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國內的聯賽和杯賽上。

同樣,ac米蘭更早的被淘汰出歐冠,而且他們在盃賽中意外輸球,現在只剩下聯賽冠軍一個目標了。

5月23日,傍晚七點整。

這個週末的米蘭城,猶如過節一般。

在聖西羅/梅阿查球場外, 無數球迷早已在廣場等待。

擁有兩支球隊季票的球迷早已經入場,剩下沒有買到票的球迷,只能在球場外的廣場上看球。

巨大的螢幕,球迷有序的分在兩側,根據球衣顏色隸屬不同陣營。

中間有幾十名jing cha間隔,防止球迷鬧事。

作為同城對手,米蘭雙雄的球迷關係很微妙。

他們許多人都是生活裡的朋友, 而且並沒有太大的恩怨。

但是兩隊歷史摩擦已久,球迷衝突也頻發。

早在1908年10月18日, 兩隊就發生了第一次的德比戰。

直到現在,已經百年。

國際米蘭本身是由ac米蘭“分裂”而來,兩隊之間關係複雜。

再加上雙方共用一座球場,更是讓兩隊難以避免的有矛盾又有交集。

不過對於兩支球隊的球迷群體來說,只有球迷立場,沒有其他政治因素在其中。

很多歐洲德比之所以火爆,大都摻雜著政治因素。

比如富人階級和工人階級,再比如隸屬不同的職業歸屬,甚至地域經濟帶的劃分。

這些都會讓足球多了不少場外因素。

但是米蘭德比沒有這些。

雙方不存在階級劃分,這讓米蘭德比的足球味道更純粹一些。

而兩隊也在歷史頻繁出現球員互換,這在全世界的同城德比中,都實屬罕見。

所以對於雙方球員來說,場上真刀真槍的對抗,場下大部分人都私交不錯。

ac米蘭的席爾瓦、帕託,國際米蘭的盧西奧、麥孔,經常在一起私下舉行巴西老鄉會。

而雙方的義大利球星之間, 更是關係密切。

在米蘭的主要街區,兩隊球員合開的餐廳、服裝店不少。

所以每次的米蘭德比,不僅有火藥味,更夾雜著許多私人情感。

20042005賽季的歐冠四分之一決賽,米蘭雙雄成為了對手。

那場比賽因為主裁判的爭議判決,引發了球迷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