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1章、你好,拉瑪西亞(第1/3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巴塞羅那是一座金碧輝煌的足球聖殿。
那麼拉瑪西亞就是一條通往聖殿的佈滿荊棘的修行之路。
今天的常明格外有體會。
剛剛步入拉瑪西亞青訓基地的時候,他的感覺還並不濃烈。
從外面看,只是普通的農場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
而此時見到綠茵場,常明覺得自己體內如同一團火焰突然燃燒!
興奮起來了!
訓練場上,無數小球員在球場上賓士。
帶球、突破,傳球、射門。
一氣呵成,一心執著。
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著對足球的渴望,對未來的渴望。
雷克薩奇帶著常明在球場內邊走邊聊。
“拉瑪西亞足球學校始建於1979年。
“當時的球場非常簡陋,都是人工草皮,巴薩四個年齡梯隊的使用這片擁擠的訓練空間。
“儘管拉馬西亞條件簡陋,荷蘭人克魯伊夫卻帶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足球理念。
“1989年,在時任主教練克魯伊夫的親自主持下,巴塞羅那俱樂部建立了“拉瑪西亞“青訓學校。
“在至今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先後有七代,總共503名球員從拉瑪西亞走出。
“其中不乏像梅西、哈維、伊涅斯塔這樣的巨星。
“拉瑪西亞訓練營的精髓並不僅僅是輸出優秀的青年球員,它同時肩負著教育青少年的任務。
“在世界上眾多的足球青訓營中,拉瑪西亞的這個特點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巴薩的教練對待孩子看起來更像是修道院佈施的修女。
“在這裡,孩子們吃的是家庭式飲食,像被父母督促一樣的去完成文化學習,以及親情式準則灌輸。
“在這裡,當一名孩子因故不能繼續接受訓練而不得不離開訓練營時,哭泣的往往是他的競爭對手。”
聽著雷克薩奇的詳細介紹,常明驚歎不已:“看到競爭對手的淚水,這是多麼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面前是巴薩少年隊,只有七、八歲的孩子踢得有模有樣。
傳控、射門,都能找到巴薩一線隊球星的影子。
兇狠的放鏟,堅強的起身回追,這份硬朗和堅韌讓常明唏噓不已。
國內的青訓基地,十多歲的孩子都沒有這種對抗強度。
華國足球從青訓層面,就已經落後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