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眾人從野嶺墩寺廟下山回家。

蕭翀等也打完了馬球,跟林婉婉同行。

秦氏幾人不會騎馬,照舊是坐的牛車,其餘人要麼騎馬,要麼騎驢,依身份而定。

小青玉現在也可以像模像樣地騎小馬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崑崙奴阿里仍會牽著馬韁走在旁邊。

“表兄,那些被救回的女子,還有活路嗎?”林婉婉與蕭翀並道而行,關於今天那些人販子的事,她想了好多,有話要問。

蕭翀淡淡道:“表妹,這世道女子確實不易,人被救下後能不能好好活下去,得看其家族,某亦難料。”

哪怕開放如大唐,一個被人販子拐走了幾天的女子,名聲也是會毀的。

在大唐二婚甚至三婚都並不受人鄙視,但不清不白的失蹤,可就有太多閒言碎語了。

別說大唐,就是現代,一個女孩子遭遇這種事,一樣會遇到流言蜚語。

林婉婉沉吟片刻,對蕭翀道:“表兄,若是那些女子被救後無家可歸的話,你幫我給她們帶個訊息,她們可以試試到我林家的繡坊來試工。只要被錄取,我這邊能提供食宿的。”

大唐普通人家的女子,都會女紅,區別只在於技術水平的高低。

去林婉婉的繡坊做工,並不會入賤籍,跟女子們在家織布換錢差不多的性質。

而林婉婉的繡坊待遇在小溪鎮是出了名的好,很多良家女子想進的,奈何沒有門路。

此時她主動提出這個方案,惹得蕭翀不由側目。

他偏頭看了林婉婉一眼,微微一笑:“好,表妹有心了。”

林婉婉回以一笑,沒再說什麼。

這一帶群山連綿,野嶺墩寺廟的山門下稀稀疏疏住了不少人家,是個小村落,名叫野嶺村。

但野嶺村並非是在平地上建起來的,這裡確切的說是另一座小山的山頂平原。

大家還得走很久的下坡路,才能到達真正的山腳。

野嶺村裡面住著的基本都是依附寺廟生存的莊客,以及寺裡的和尚。

當然了,和尚只是尊稱。大唐能當得起“和尚”這個稱呼的出家人可不多,大部分出家人被稱為沙彌、僧伽、沙門等等。

千萬別以為和尚就一定四大皆空,這得分地區和寺廟。像野嶺墩的和尚,就十之八九都娶妻生子了。

“出家”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可不是為了奉獻給佛祖。

跟後世一樣,在大唐,和尚與尼姑都是持證上崗,需要拿到官方發放的出家度牒才可以。

為了拿到官方度牒,可是要花很多本錢的。拿到度牒之後,想在寺廟中落戶工作,還得擁有一張寺廟頒發的承認你是本寺弟子的戒牒。

戒牒和度牒一樣,也需要花錢,後者是交給官方,前者是交給寺廟。

如果你以為和尚是走投無路的窮人最後的出路,那就錯了。

走投無路的窮人只能去當流民或者野人、乞丐,想進寺廟當和尚,那是痴心妄想。

佛度有緣人,你沒“元”怎麼度啊?

而一旦拿到了出家度牒,就相當於考上了編制,基本是不會有人再選擇還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