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伴隨著桂花的陣陣香氣襲來,秋季這個氛圍也越來越濃。樹上結出了累累果實,加貝經紀也邁出了秋天裡的第一份招聘:

自從簽下來陳義傑之後,有關這家公司招聘的各種真假訊息就滿天飛。

但最終加貝經紀並沒有跟那些剛從主公司分出的公司一樣,“大開殺戒”,各種招攬藝人。

反倒是選擇了穩紮穩打的。

因為他們這一波主要招募的,是練習生。

是的,練習生。

這個時間長,投資不算小,而且最後還不一定見效的專案。

所以很多圈內人是很疑惑的,以為加貝經紀這麼大好形勢,應該加快擴張步伐簽約更多藝人,獲得更多市場,從而再返回來反饋給公司。

從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做越強。

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加貝經紀的老闆許賀這樣做才是最聰明的:

因為只要是招那些有點名氣的藝人,他們普遍是在影視/音樂/綜藝上發展,需要的資源也都是這方面的。

而加貝目前能提供一些,但不能提供很多。

到時候只能怎麼辦?

大機率是大量引入外資,讓別人一起來做。

引入外資的話算是一種正常的方式,公司很快就能不斷壯大,但大量引入的話,就很容易產生矛盾,也有很大的機率分崩離析。

就算沒有分崩離析,真的運氣好繼續開下去,多半也會因為自己資金/關係/心機什麼的跟不上,從而失去對這家公司的核心控制權,最後要麼給他人做嫁衣,要麼做個高階打工仔。

所以換種方式來想,如果是招這些普遍沒什麼名氣的練習生。他們雖然沒啥經驗,培養時間長,投資不算小;但說實話也就只需要投資錢了。

除了錢,不需要給他們找資源,因為練習生出道前就是素人差不多,沒啥資源。

也不需要去談待遇,大家都是固定工資。

還不需要擔心他們離開,畢竟練習生的合同擺在那裡,一般情況下離開都是要賠不少錢的:除非是出道了,有錢了,那就另當別論;但只要是出道了,賠得起違約金了,那公司肯定也是賺的。

無非是賺多賺少。

因此業內人士最終對這個事情還是看好的:

而練習生們更是看好,他們開放報名的一小時內,就有5000個透過了基本稽核的人參加了報名,比很多撲街綜藝的總報名人數都要高了。

雖說這部分人裡很多也不一定是能簽約下來,99%以上吧。

但是想想數量在那裡擺著的。

1%都還有50個呢。

按照目前這個趨勢,加貝經紀一天就能把他們預計的招人名額給填滿,甚至溢位好多倍——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優中選優:

除了影片選人的基本海選環節之外...

正式的必須經過三輪面試,而且,必須是線下面試:

他們會提供住宿飲食,也報銷車費。

但務必保證線下考量這些準練習生的身體基礎,心理準備,家庭因素...等等之類,需要很細節,有好多也是必須當面確認的。

所以開個騰訊會議走過場,就想加入的那種特權人士就免了啊。許賀一早就表示:“我這裡是小本買賣,真的養不起各位大爺,所以抱著靠關係走進來的各位,我可能要說一句抱歉了。”

他當然知道,很多練習生公司其實…

有很多關係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