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點30分,距離許賀首專上線還有半小時。粉絲已經基本上就緒,媒體更是早早地就守線上上,等待著第一時間報道相關新聞。

這也算是蠻值得報道的訊息了。

畢竟除了許賀自身的流量之外,還必須說一句,最近的重磅娛樂新聞太少了…

而今年之前的娛樂圈又太精彩。

隨隨便便說說就有一堆,比如說什麼做頭髮事件、腕豪事件、某到很久都不能提的稅務事件、還有對面島上頒獎的事件。

大家基本處於一瓜為平,一瓜又起的狀態。

突然這個月沒啥娛樂爆點。

那不得找點其他的代替,比如許賀新專輯雖然沒那些負面新聞那麼吸睛,但也確實算是蠻有意思,也蠻值得討論的了:

“我之前就還以為他們會在《歌手》之後就趁著熱度,立馬釋出新專輯,然後趁著節目的熱度賣一波,沒想到居然拖了這麼久——是因為覺得《歌手》最後的成績不滿意麼?”

“我覺得他歌手已經夠可以了,不可能給他冠軍的,第二就已經到頭了。而且節目結束之後,他沒拿冠軍反倒是更多人給他鳴不平,更多人認可:所以我也覺得那時候,是發專輯的好時機。”

“理論上來講是這樣的,不過許賀團隊精著呢,拖到現在肯定是對專輯質量有信心的,才敢走這麼一個長線路線。”

“說的也是,你看這麼久許賀都沒露面,但是相關的營銷可是一點都沒停過,一直在明裡暗裡各種造勢呢。而且《孤勇者》的後續真的好驚人,這麼久了,還是榜一。”

“最好是真的有東西,而不是玩噱頭。否則我們蹲了這麼久,他要是隻是拿了《歌手》期間的歌,隨便加兩首就發了專輯,那就難看了。”

某自媒體工作室內,大家議論著。他們面對這個事情倒分析得頭頭是道。

也對目前的熱度和流量並不意外。

畢竟許賀都坐頂流位置這麼久了,還沒有看到衰竭的意思,所以現在的熱度是正常的,沒啥稀奇的東西值得報道,也就不多關注——如果一會銷量不佳,那他們才覺得意外,然後紛紛報道。

“不過講真,我剛才好像也看到有人報道相關的事情了,而且還是貶低的那種。說是什麼,他這一次銷量會因為他的策略而變得不太理想。”

辦公室內,負責商務的小王開口:“這背後是許賀的對家麼?可他們早不動作,到了臨頭才來做這些工作怕是也來不及了吧?”

“來不及也沒辦法,何況...我估摸著不是他的對家做的,而是是因為今天的新狀況。”

而負責文案的張易訊息則更為靈通,立刻接話道:“你們怕是不知道吧?這些不希望許賀銷量高的人裡面,除了那些他的對家之類的,還有今天上午新加入的一批人。”

“什麼人啊?快說快說!”

小王立刻好奇道:“上午發生了什麼,臨時會突然有人搞事情呢?”

張易說到這個,也來了精神,道:

“你剛才沒在,實際上我都跟大家都說過了——小道訊息但有很大機率是真的,就是許賀的新專輯為了獲得更大的傳播度也是拼了:不僅是全平臺上線,而且是不需要購買專輯就可以收聽。”

“啊?認真的嗎?”小王於是秒懂。

不過秒懂後,更驚訝了。

要知道在華國選秀歌手發新專輯,需要付費才能收聽的情況,是很多的——甚至不只是專輯,人家發張照片都要粉絲付費購買觀看。

不付費的當然也有,不過以熱度一般甚至糊了的選秀歌手居多,和已經成名很久的居多。

但許賀兩樣都不沾邊。

而且他還是絕對意義上的頂流,加上頂流的單曲可能還好點,但是頂流+選秀出道的藝人的專輯,能不花錢讓你白聽?

嗨喲呵,許賀算是開了個先例了。

“也不算是多意外吧,說實話,從他出道後的表現我就知道了。”

也就是這時候,工作室的老大從背後路過。

搞得小王這邊才聽完張易的科普,那邊就滿臉問號地看過來。老大這才滿意地道:“打破先例,不就是許賀一直在做的事情麼?這也算是我為什麼覺得許賀能成事的原因。”

“我就說一點,在許賀之前哪個選秀組合不是出道的時候就是最火的時候,然後過個半年就被資本收割殆盡,然後徹底糊了?”

“只有他們出道之後反倒靠著一首首歌曲,慢慢地出來了,才慢慢走上坡路。甚至到最後,一堆組合和公司都被他們影響...”

換句話說,他那時候就打破了資本的套路。

開創了F1rst這個先例。

想想看,雖然說現在大資本也變得蠻支援這套“長期運營組合,也可以賺很多”的套路。

但是在這之前,誰會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