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這首歌的霓虹原版很有味道,但不少人其實更偏愛中文版——中文版是那種涓涓細流娓娓道來的情感的表達,而不是那種宣洩。

並且和之前《紅玫瑰》略帶深沉的表達不同的是,這次的表達更親切——幾乎沒有什麼疑問的,大家聽到就都能想到歌詞裡講的什麼:

好像是追隨者年少的腳步,走走停停,回到了故地。

然後有些踟躕不前。

為什麼呢?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依舊那麼暖

風吹起了從前...”

這就引出了個幾乎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想到的角度,以及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不過這裡是個更好的狀況,就是回來之後,

一切如舊。

微風帶著回憶撲面而來...

“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

看著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臺下觀眾裡,不少人於是也會心一笑:

這幾乎不用多言的年少意氣,這種初見江湖,初看世界,總覺得多遠的目標都會很快抵達,多難走的錄都願意去嘗試的感覺…

這是年輕人才擁有的勇氣。

有一句話說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講的就是這種感覺。這也可能是年少所有感覺裡,回想起來或許最為難忘,也最難再有的感覺。

“如今走過這世間,萬般流連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於是從這一句開始,歌詞像是打了個猝不及防的轉彎,跳到了好像有愛情的部分。

仔細回想一下,又像是是順其自然一樣。

可能,回憶青春的時候,又怎麼不容易回想起那麼一點年少的感情回憶呢。

這種回憶往往甚至不是故意去想。

而是伴隨著所有青春的記憶裡,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可能是回想起教室外的操場,可能是跑道邊的樹蔭,也可能是午後的課間...

不經意地回想起來的,是不容易忘懷,不刻意想念就能浮現。

於是:“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

也沉溺於其中夢話

不得真假,不做掙扎,不懼笑話...”

...

“難得啊,許賀終於唱點他這個年齡該唱的歌了...”臺下,樂評人這會臉上都不自覺帶著欣慰的笑容。畢竟之前許賀唱的每一首歌都讓他們覺得,這貨好像是經歷了太多的人生。

按照作品裡的厚度來講,起碼也都是三四十歲的水平。

額,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麼說也沒錯。

但確實是從表面來講許賀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可以說年輕的一塌糊塗。

這樣年紀的人你讓他去唱太多深沉的感悟,反倒有些不正常。畢竟多數這個年紀的人,還沒那麼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