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響在問出此言的時候臉上明顯是帶著幾分驚然之色,顯然,他根本沒有想到面前的這個年輕男子竟然就是東方朔。

東方朔恐怕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即便是在邊境之地,那都是響徹三分的。

之前其實也就還好,畢竟什麼漢朝第一肱股之臣,天下第一智者的成為都只不過是世人流傳的虛詞罷了。

他們都沒有在京都之中生活過,所以也並不知道東方朔的一個真實的情況,至於東方朔所流傳的一個傳聞,也就只當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傳聞罷了。

所以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作為雲中郡郡守的董成響,其實對於東方朔這個人也不過就是僅有耳聞罷了。

只不過在之後,東方朔親率京都衛隊五百人,遠赴閩越,長途奔襲,最終力克閩越軍,大獲全勝,斬敵軍數千人,俘虜敵軍數千人,真可謂是武帝登基以來獲得最大的戰事的成功了。

這樣的戰事,即便是在漢朝整個的軍事之中,都將會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這個訊息傳到雲中郡之後,董成響顯然心中也是無比的震驚。

作為邊境之地的一個郡守,他自然是懂得取得這樣一個戰績是有多麼的不易。

東方朔此番出京,可謂是艱難重重,便是調兵一事那都是遇到了重重阻力,而最終與閩越軍碰撞之後,更是能夠一舉將其擊潰,可謂是極為不易。

若僅是如此,董成響聽到東方朔的名字恐怕還不會像現在這樣驚訝。

畢竟東方朔所謂的京都之中的一個軼事傳聞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過耳之聞,擊敗閩越雖然讓董成響感到不可思議,但也不至於說聽到這個名字就會這麼的驚訝。

之所以董成響如此的震驚,便是因為自己的恩師李廣在不久之前便是給自己送來了信箋,裡面對於東方朔的一個評價可謂是極高。

依照自己恩師李廣的一個性格,他基本上從來不會對任何人有這麼一個高度的評價。

然而,這樣一個看起來比自己年歲可能還要小上十幾二十歲的東方朔,卻是得到了自己恩師李廣的一個幾乎可以說是最高的評價。

在信箋之中,李廣告之董成響,東方朔如今已經是在各方勢力的逼迫之下逃出京都,如今去向不明,雖然不一定回到邊境之地,但還是讓董成響多留心,如若東方朔來到雲中郡,亦或者出現在邊境之地,需要董成響幫助的話,一定要董成響傾力而為。

董成響怎麼都沒有想到,現在站在自己面前的,昨夜將自己從府上劫掠而出的,正是自己恩師都極為推崇,讚不絕口的忘年之交東方朔。

“成響不知是先生當面,還請先生原諒成響不治之罪。”

說完,董成響便是以大禮相待,那真是看得一旁的東方朔和常虞一臉的懵然之色。

自己的名頭,便是在這雲中郡之中也依舊好使。

只是自己所謂的那些名聲,大多都是些趣事疑問罷了,再者最多也就只能是稱之為一些小機靈,作為劉徹身邊的臣子,東方朔此前基本上就沒有能夠在國事政策之上提出什麼建設性的建議。

對於劉徹而言,他除了作為開心果的一個作用之外,最大的貢獻也就是之前在和親之事上保住公主沒有遠嫁匈奴,更是維護了劉徹的一個尊嚴,還讓匈奴人顏面掃地,逃出京都。

再之後,便是不久之前的出征閩越之事,只是雖然東方朔作為出征的統領,率軍大獲全勝,但在殿前,劉徹卻是直接決口不談東方朔的一個功績,更是擺明了要過河拆橋,打壓東方朔。

最後,東方朔更是得罪了竇氏一族,被朝中不知道多少人視為眼中之刺,最後被逼逃出京都。

這些事,恐怕在今日來說,都絕對不會是什麼秘密。

所以,東方朔也是沒有想到董成響在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之後竟然是表現的這般的震驚和恭敬,這實在是超出了他的預料。

從理論上來講,作為雲中郡郡守的董成響,遠在此地,應當不會對自己的名字有這麼大的一個反應才對。

一旁的常虞,此時也是微微皺起了眉頭。

自己的老師的能力有多強,他自然是知道的,便是旁人再怎麼對他感到敬畏常虞都能夠理解。

但是顯然,他沒有想到面前這個剛才還表現的視死如歸的董成響,竟然也會如此敬畏這個名字。

“董郡守遠在雲中郡,也聽說過我的名字嗎?”

東方朔輕手扶起了董成響,便是看向他問道。

聽到東方朔的一個問言,董成響便是恭敬的回覆道:

“成響雖然遠在雲中郡,卻也是知道先生之名威揚天下,此番率兵千里奔襲,擊敗閩越,援救東甌,真是功在社稷,功在千秋。”

東方朔聽後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卻是沒有說什麼,顯然是在等著董成響的下言。

《諸界第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