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階下大個男子的高聲嘶吼之下,一聲聲回想傳遍了整個軍營。

軍營裡大多都是血氣方剛的少年,年齡都在十幾二十歲上下。他們既接受不了東方朔如此對他們的評價,當然也是會第一時間隨聲附和這個挺身而出的大個男子。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方才還表現的軍紀渙散,眼神之其中更是沒有絲毫鬥志的會稽軍一瞬之間就已經是扭成了一團,從上至下皆是充滿了鬥志,一改之前的樣貌,完全是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此時站在東方朔身後的公孫度以及莊助突然之間心中似乎有了一定的想法,在看到階下計程車卒表現的如此激昂,振奮。他們即便是再過愚鈍,也是明白了東方朔剛才的那番言語是為了什麼。

這些士卒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心思,他們在聽到東方朔剛才的言語的時候,心中的所思所想都是以為東方朔真的是在罵他們這些人吃著國家的糧食,拿著國家發給他們的錢財,卻是根本沒有想過要真正的保家衛國,為國家效力,護衛自己的親人,真的以為在說他們根本不配享受這份殊榮。

在聽到這樣的話,之後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帶頭起來敢於直面東方朔計程車卒,所有的人自然是會表現的無比的憤滿,軍營上下自然齊心。

想到這一切之後,無論是公孫度還是莊助,都非常佩服東方朔的一個才思敏捷,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其實內心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何在沒有兵符的情況下能夠從趙無忌的手上調兵,並且能夠讓這軍營裡計程車卒聽他們的調遣。

《劍來》

對於他們來講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已經是非常的困難了,因為他們沒有兵符的情況下,在這樣一個毫不相識的偏僻之地,尤其是剛一到此就被太守陳延命守將季川刁難,根本就很難去完成調兵一事。

所以到軍營之前,公孫度和莊助腦中苦惱的事情都是該如何去說服司馬趙無忌,讓他能夠心甘情願的將這將近兩萬的兵馬交於他們的手上。他們根本就沒有去想過來到軍營之後,透過言語以及殺人立威,讓這軍營裡計程車卒清楚明白東方朔的手段以及讓他們全軍上下齊心,充滿戰意和鬥志。

所以在看到接下計程車卒都表示出視死如歸,滿腔鬥志,公孫度和莊助心中都不由得暗歎東方朔心思之縝密,而目睹了眼下這一切的司馬趙無忌更是心中感到無比的震撼。他想過東方說到此之後會立威。想過東方朔會想盡一切辦法,費盡一切口舌從他的手上調兵。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東方朔再將牛俞當眾殺掉之後,第一時間便是出言激怒階下的大軍士卒們,而後將這1萬的軍士內心深處沉寂許久的鬥志全部調動起來。

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東方朔就能做到這般,實在是讓人感到眼目一驚,難以置信。

而在東方朔的身後,幾位將領此時確實表現出非常不滿意的神色。因為他們作為軍營之中的老人作為這支軍隊的領導者,東方朔居然從他們的身上下手,將他們當做反例去激發這些士卒內心的鬥志,完全是將他們這些人沒有放在眼裡,更是沒有給到他們絲毫的情面。

想都不不用想,之後他們這些人在軍營當中士卒的眼裡將不會再有半分威信,反倒是殺伐果斷。字字珠璣的東方朔會在這些士卒的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們幾人現在臉上的不喜之色是遮掩不住的,而東方朔剛一轉過身來,便是看到了他們眼中的表情,當下也是明白這些人對自己的不滿。

不過他接下來的目標依然不是這群人。

只見東方樹再度轉過身來,便是看向了接下的大軍。而後一臉正色的言道。

“眼下閩越國大舉進犯東甌,我攜帶陛下的詔令前來調兵,好男兒們,可敢隨我前去征伐?”

聽到東方朔的言語,階下計程車卒們不少都在低聲私語,左右交談。因為他們這些人之中絕大部分都沒有真正經歷過戰爭,從來都沒有上過戰場,自然是沒有和敵人面對面的進行過生死相搏。

雖然在剛才的氣氛之中,他們很快便是融入了進去,並且發出自己的嘶吼之聲。但是在聽到了東方朔剛才的言語之後,一想到真的要上戰場,他們不少人的心中都是出現了絲絲的猶豫。

因為上戰場,這就意味著要與敵軍生死相搏。可能自己的生死就在一線之間。沒有多少人能夠在直面生死選擇的時候表現的義無反顧。他們都是普通人,自然也做不到,只不過在全軍上下不少人的猶豫之中,剛才那個直言相問東方朔的大個男子再度從人群之中站了出來,兩眼直視東方朔,大喊道:

“我大漢男兒,既從軍而行,自當以保家衛國為己任,護佑一方為命,唯天子之命是從,面對此等戰亂自然不會冷眼旁觀,我,王勝!願隨先生前去征戰,破閩越大軍,救東甌百姓於戰亂水火之中!”

此言一出,不少人立時便是隨聲附和,全軍上下的鬥志再次被調動起來,而且比之剛才更加的激昂。

眼見這一切的東方朔心中自然是感到無比的欣喜。

“到底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啊。”

將全軍上下的鬥志盡數調動起來之後,東方朔來到會稽之前心中的盤算與擔憂之事便都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而眼下只差臨門一腳,只需要將這件事在辦好,大軍便可開拔,東方朔便要率軍前往閩越。

轉過身來的東方說一眼便是看向了那眼神之中明暗不定,不知在想些什麼的司馬趙無忌。而後向其緩步走去,每當東方朔靠近一步,趙無忌臉上的擔憂之色便加重一分,待到東方朔走到趙無忌面前的時候,趙無忌已經是表現的極度惶恐不安。

“步亭兄,取陛下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