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撥動了升降臺旁邊的開關。

‘嗡嗡——’

平臺開始緩緩上升,載著我們一行五人。

抵達二層平臺,二層用鋼板懸空隔出了一個房間。

房間裝著鋼化玻璃,透過玻璃,可以看到裡面儀器的紅光。

而二層連著升降平臺的,還有幾條鋼板懸空鋪出幾條鉤索,看著不像是給人走的,更像是用來運送貨物。

我們走進中控平臺,耳邊的嗡鳴聲更加明顯,這裡面便是發電機的所在。

“中控臺負責分配物資到各個區域,而這間屋子,也是動力室。”

孫老頭不急不緩的開口,指著一個覆蓋著灰塵的油孔,“電機是柴油發電,儲量裝滿,可供應基地全部電力裝置執行半個月。”

像是怕我們不信,孫老拿出手上的本子,“上面有提到,每月運送柴油的接收方式。”

我走到油孔旁邊,伸手摸了一下邊緣。

從邊緣可以看到,儲油箱裡面幾乎是乾涸的。

而旁邊的指示燈也顯示著紅色。

“這是在燒乾油,全靠殘留的柴油撐著,頂多能撐一晚。”孫老在一旁解釋著。

“也就是說,我們要去尋找柴油,才能保證電力的供應?”

我皺起眉頭,其實電力對我們來說,只是有一個照明的作用。

可是,照明卻尤為重要,這處基地裡,只有操作檯頂上透光。

生活區和試驗區,全靠燈光照明。

如果在這裡長住,誰又願意一直呆在黑暗裡,或者守在篝火邊呢?

孫老頭帶著我們走出中控臺,一言不發的進入試驗區。

他介紹的東西,專業名詞我記不住,但大概的作用,我有了個印象。

一個冶鐵爐,這個爐子不大,但我覺得它被設計得很精妙。

爐子結構裡大部分是排氣管,管道通往頂上的山脊,而排氣管的口子,被一層層的濾網覆蓋。

如果這個冶鐵爐運作,從外面看,只會感覺是山霧騰起。

這讓我更加好奇,這裡到底是要製造什麼,為何做得如此隱秘?

除了冶鐵爐之外,還有製冷箱、操作檯、渦旋離心機……

但這些東西,都需要能源才能使用,製冷箱需要電,離心機同樣需要。

其實比起這些昂貴的裝置,更讓我在意的是,實驗室一進門就掛著幾套防化服。

我曾經買過防化服,這種薄厚程度的防化服,是民間買不到的,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和防化服擺在一起的,還有五把95制式步槍,這種型號的步槍雖然早已經在軍備中淘汰,但是換在五十年前,能夠用上這東西的,足以體現這個專案的特殊性。

試驗區的最盡頭,我們停在了一個圓盤前。

圓盤邊緣,被密集的粗壯鋼筋防護著。

孫老頭站在最前面,仔細辨認著防護欄邊上刻的字。

“請按…規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