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食材,就是兩個洋蔥、六個雞蛋、一袋燕麥片、一盒牛奶、一包四片裝的培根、一小瓶橄欖油還有一管蜂蜜芥末醬。為什麼是蜂蜜芥末醬,高思都搞不懂。難道夏威夷人就愛吃這個?

炊具倒是比較齊全,有幾個玻璃碗、一個平底鍋、一把木鏟子、一把小切刀、一臺電磁爐、一臺烤箱和一臺微波爐。

高思把所有食材都從冰箱裡拿出來,在桌子上攤開。

“高思,你在幹嘛?擺攤賣貨嗎?”莊祖琴笑嘻嘻地問。

“我在想,用這些東西能做出什麼好吃的。”

“這還不簡單?橄欖油是用來煎蛋和煎培根的。麥片泡牛奶。這分明是早餐的食材嘛。”

“不對。”高思託著腮很認真地思考。

“怎麼不對?”莊祖琴覺得自己說的就是正確答案。

“洋蔥呢?洋蔥有什麼用?”

“洋蔥?應該是切碎了,放點兒橄欖油再放點兒蜂蜜芥末醬直接吃掉吧。嗯,還可以留幾個洋蔥圈用來煎蛋。”

高思露出一臉嫌棄,說道:“洋蔥沙拉?想想就很難吃,不過可能還真讓你說對了。那你說說,如果用這些東西做一頓中餐,該怎麼做?要把所有食材全都利用上。”

莊祖琴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瞬間被打擊得粉碎。

“我果然還是沒有做飯的天賦。”

高思瞬間醒悟過來。膨脹了膨脹了,怎麼會給祖琴出這種題目?這不是要憑本事單身的節奏嗎?他趕緊打岔:“哎呀,女孩子要以事業為重,學什麼做飯啊。洗衣服做飯這種事兒,就應該我們男人來做。你累一天了,快去洗澡吧,做飯的事情我來搞定。”

不一會兒,衛生間裡傳來了水聲。高思卻還盯著桌上的一堆食材發愣。

他突然間領悟了一個問題。

一道菜有著固定的色香味和口感,這是識別一道菜的標準。如果一道菜看起來、聞起來和吃起來都是香乾肉絲,那它必然就是香乾肉絲。

你也許會覺得香乾肉絲這道菜很簡單。但這是你建立在知道香乾是什麼東西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如果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連黃豆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完全無法透過香乾肉絲反推出這道菜的製作過程。

種植大豆,把幹黃豆磨煮成豆漿,點入滷水製成豆腐,把豆腐加壓滷製,最後才能做成香乾。如果把香乾看作是一種以大豆蛋白為主的人造混合材料的話,那麼整個加工製作的過程,就被完全封裝了起來。

換句話說,就是按照菜譜製作豆乾是容易的,但是從豆乾反推出製作過程,則是無比困難的。這就是高思手裡那個預測材料生產方法的國家懸賞任務難以完成的原因。

著名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曾經有句名言:“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高思覺得,這句話如果用在材料科學上面,會更加貼切。

如果你不知道香乾的做法,那麼肉絲香乾這道菜,就會神秘得如同魔法一般。

所以,所謂的預測材料生產方法,本質上是對基礎材料的認知能力。能知道大豆可以做成豆漿,知道豆漿能做成豆腐,知道豆腐可以製成豆乾……這些常識才是拯救人工智慧材料預測能力的關鍵。

高思相通了這個問題,瞬間興奮起來。

桌子上的食材也開始活了起來,他們開始在高思的腦子裡沒有限制地自由組合,組合後的產物繼續與其他食材組合,很快就產生出很多種不同的菜品。

“有了!”高思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