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八章,蜀山無名之輩爾(第1/3頁)
章節報錯
“我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何...為何要這樣待我等?”
這老僧還在糾結著這件事情,絲毫沒有發現問題所在。
那種理所當然的感覺,讓李衛也不禁覺得有些膽寒。
之前在看《後唐書》的時候。
李衛也能從其中窺見一二佛門威勢和豪橫。
佛門在武則天時期達到頂峰,“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
《舊唐書》中記載,唐代宗養了百餘名僧人在宮中唸經做法,僧人們的飲食用具“窮極珍異”,一切費用都是國家出...
“凡京畿之豐田美利,多歸於寺觀,吏不能制。”
“不得箠曳僧尼。”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後。百姓有廢業破產、燒頂灼臂而求供養者。”
高僧名下有良田,有美婢。
這些都不是重點,畢竟哪個時代,哪個國家的宗教人物是沒錢的。
重要的是佛家在這個時代已經過熱,許多年輕人對於崇佛趨之若鶩,甚至超越了考取功名,取得戰功。
這些對於國家來說,就是白白損失的勞動力,沒有了勞動力,經濟也在潰敗衰敗。
隨著經濟的潰敗,又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求佛’這個錢多事少的鐵飯碗,形成了迴圈,一種絕對算不上良性的迴圈。
當時佛門的勢力已經快要達到****的地步。
這才是滅佛之舉的最根本的理由,其他次要原因嘛。
佛門有錢有地。
所以對於李炎來說。
這佛門的土豪,夠肥。
不打你,打誰?
只是歷史書中沒有完全記載的事情,也是有的。
比如說。
那些佛像背後的佛陀,擁有著神通偉力的佛。
祂們,可不是那麼好砸的,他們是真的擁有神通偉力的。
李衛再看眼前的佛像,頭顱之處,被平整的削去,呢喃道。
“像被劍斬去的一樣...”
...
事實上,行滅佛之舉,所產生的效果,確實是不錯的。
大量的勞動力被解放,重新回到了生產力的崗位上,而不是單純的接受供奉,修渡金佛,食香火俸祿。
縱使是那些頗有資產的僧人的,他們的資財也重新流入了社會之中,或是行商腳牙,總而言之,這唐末時代,最後一次的中興之事,便是在這個時代發生了。
只可惜的是,李炎的壽命太短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