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共12個展室,碑室7座、碑廊8座、碑亭8座,加上石刻藝術室和4座文物陳列室,陳列面積達4900平米

第一展室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氏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0多萬字,用石114方。清代補刻的《孟子》也陳列於此,合稱《十三經》。

第二展室陳列書法名碑,以唐代為主,有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碑》、歐陽詢《黃甫誕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張旭《斷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等。

第三展室陳列由漢至宋代的各種書法字型名碑。篆書有唐《美原神泉詩序》等,隸書有漢《曹全碑》等,楷書有唐《臧懷恪碑》等,行書有唐《慧堅禪師碑》等,草書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等,都是馳名中外的書法瑰寶。

第四展室陳列了宋至清代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等的詩文書跡,以及明清時期有珍貴史料價值的碑石。

對於陸丞和蔣秋芸而言,這不僅僅是書法碑刻,更重要的是每一幅碑刻都得天之卷,從它的誕生就受到老天的青睞,隨後數百年間,經歷風吹雨打,受到無數人的瞻仰,等同於承受了香火,石碑上籠罩著一層厚厚的神韻,黃光瀰漫,氣沖霄漢!

蔣秋芸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覺間,她頭頂的天竅完全開啟了,書法藝術之花綻放,隔空跟那些古代大師交流,就像三伏天吃了冰鎮人參果一樣,別提多舒爽了!浩然之氣充盈了她的五臟六腑,讓她的功力提升了一截。

陸丞施展“天狗吞日月”的心法,將大量的浩然正氣吞入腹內,同樣將武道十重往前推升了一步。他覺得來這裡一天,趕上平日裡修煉兩三個月,還真是不虛此行啊!

蔣秋芸道:“陸丞,這些碑文都是絕世珍寶,我們該多來看看才對。”

陸丞笑道:“可惜距離遠了點兒。”

“坐飛機或者高鐵過來,不用開車那麼累。”

“嗯。每年來一次還是可以的。來的太勤了,吸走了浩然之氣,可能讓碑文受損。”

“隔空看一眼,也能讓碑文受損?”

“有可能。這事兒說不清。”

“這算不算封建迷信?”

“或許算吧。”陸丞的眼睛能看見氣機的變化,他發現在每個展室修煉一個小時,石碑上的氣機便下降一半,心想“如果我站這裡半天,將所有的氣機都吸走,會不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他心裡吃不準,也不敢嘗試。

畢竟是國寶,損壞一件都不是鬧著玩的。

傍晚,陸丞吃過晚飯,找了一家戶外用品商店,購買了帳篷、睡袋、地墊、防潮墊、頭燈、手電、炊具、水壺、防風打火機、GPS,衝鋒衣、抓絨衣、防曬衣、雨披、登山鞋、冰爪、眼鏡、手套、抓絨帽等等,還買了一些牛肉乾、泡麵、各種靈食,還有不少的純淨水。汽車輪胎也多買了幾個備用。

反正有儲物手鐲和玉指環,多帶點兒物品有備無患。

又過一夜,7月11日的早上,他們啟程前往QH省祁連縣。

這段路有1200公里,他們只是中午停下來吃了快餐,然後一口氣開到地方,總共用了14個小時,到地方時已經是晚上9點了。

找個地方休息一晚,第二天吃了早餐,他們前往三岔河玉礦、托拉海玉礦和小灶火玉礦,這都是以前出產崑崙玉的地方。

崑崙玉,又稱青海玉,產自崑崙山脈東緣入QH省部分,與和田玉同處於一個成礦帶上。崑崙山以東稱之為崑崙玉,崑崙山以北稱之為和田玉,兩者直線距離約有三百公里。崑崙玉質地細潤、澹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帶綠、糖包白等。以晶瑩圓潤、純潔無瑕、無裂紋、無雜質者為上品。2008年,崑崙玉成為BJ奧運會獎牌用玉,自此名揚海內外。

然而很可惜的是,經過三十多年的挖掘開採,這裡的很多礦脈都廢棄了。

1999年發現的小灶火玉礦,經過多年來的開採,細種青玉料和“黃口料”已經採完,剩下玉質一般的青玉粗料。

1994年發現了托拉海玉礦(野牛溝玉礦曾經有9條礦脈,到1999年9條礦脈中就基本再沒有玉石產出,到2020年,僅僅靠盲目爆破,零星炸出一些玉石出來。現如今則徹底找不到玉石了。

1992年發現的三岔河玉礦,是崑崙玉的主產礦,開採時間也最長,曾經有“東六西五”11條礦脈,到2018年,只剩1條礦脈還在開採,採掘深度超過70米,而玉礦的礦脈按成因推測最多不超過100米。到2025年,這條礦脈也採掘完畢。

後來又發現了托拉海西溝福琨山玉礦,玉礦一經發現就遭到哄搶,後來有武警駐紮守礦,但玉質比較差,沒有白玉產出。

地球經過14億到17億年的孕育才生成的崑崙玉,僅20年間就將主礦脈採掘殆盡,實可謂“崑崙玉之殤”。

陸丞是過來遊玩的,順便透過望氣術尋找玉石,同時考察西北地區的靈氣。

他從岱城一路西行,到西安的時候,靈氣變得很微弱,只有泉城的三分之一,岱城的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