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輿是一個求道者,這是毫無疑問的。

他有理想,有堅持下去的決心,也有“道心”。但他仍然渴望得道。

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大同世界是他的道,可是如何真正能實現它,王輿卻不知道!

是的。

雖然他嘗試了很多,並且找到了自以為可以得道的方式,但他仍然看不到得道的希望。

就好像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愚公的所作所為看似終於有一日能夠將高山移走,但實際上愚公是看不到希望的。

那高山,未必不會增長。那世間,未必不會有人阻止;那神靈未必不會震怒。甚至連那子孫,也未必會願意花一生工夫去踐行。

而王輿要做的,其實比愚公更加艱難。也更加看不到希望。

所以,他才會來到鐘山,想要“聞道”,想要“得道”!

看著眼前的鯉魚,王輿心懷尊敬。

他雖然並不確定自己能夠在“龍神帝君”這裡得道,但是他仍抱有一線希望。所以他在蘇葉“擺首”以後,才會心中浮現出幾分渴望。

即使,這“龍神”作如此顏色,很有可能會痛批自己的“大同論”,但王輿仍然希望聽到批評!

不過蘇葉並沒有批評王輿的大同論,而是反問道:“王輿,我看你經中多次提到‘大同’二字,那麼你覺得什麼是大同之世?”

王輿想了想,說道:“所謂大同,當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有自尊,君民共樂……”

蘇葉靜靜聽王輿言述。等他講完以後,說道:“那麼,這大同之世,指的是周朝,還是犬戎?”

王輿頓了頓,說道:“大同之世所言者,乃天下萬物有人格者。”

蘇葉又問道:“那此方天地之外的生靈呢?”

王輿一愣。

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蘇葉道:“大同之世,是以何種觀念來看?這個是很重要的。天地無限,大有宇宙諸天,小有花中世界。你的大同之世,只能在狹義上普世,難以在廣義上普及。在我看來,充其量只能惠及一時而已。”

王輿皺眉。旁邊,仲明聽聞以後,不由說道:“人性本善,只要我等以道理激發出其心中善意,未嘗不能一傳十,十傳百。何況若能做到天下大同,也已然是功德無量了,何必再去想別的世界的什麼事情?而且,天下之外,難道還有天地不成?”

仲明說的話,很顯然處處透露出青澀。蘇葉可以有很多地方能夠反駁,但他沒有心思去辯論,而是等王輿回應。

王輿思索良久,半晌才道:“帝君。仲明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我乃此世中人,自然要先顧及此方天下之大同。”

蘇葉搖了搖頭,道:“我剛剛說的,乃是空間上的難以普及。那你有想過時間上的問題嗎?”

王輿眉頭皺的更深。蘇葉所說的,他已能想到許多。

不過,蘇葉還是說了出來:“空間上,你的大同之世難以真正普遍。時間上,每一代人都有那一代的不同之處。上古時,凡人初生,人神共居,智慧尚是火苗時,人獸同樂。那也是一種大同。但如今卻追求的卻並不是回到原始,這是受時間的限制。你如今的思想,終究會被後來人推翻,或好或壞,都不受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