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路,漫長而無限。

但如今,蘇葉卻看到了“有限”。

他花費了不知道多少歲月所求的“道”,似乎,已經終於走到了盡頭。

在看到岩石生命的孕育以後,蘇葉發現了達到的本質。忽然間,他心中五味雜陳。

是的。

現在回想起來,蘇葉突然發現,自己曾經追求的“道”,或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他追求的無限,其實本身,就是由“有限”衍生出來的。

其實造化道,或許是唯一正確的大道。

因為無數的“道”中,只有造化道,是在從無限追尋有限,它預言了蘇葉今日所要走的路。

但是,可能就算是老者,也沒想過他順從的自然,本身就是“不自然”的。

當然了,這並不能說,順其自然是錯的。恰恰相反,應該是人,唯有順其自然,才是大道至簡的真理。

但是,“自然”這個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

《道德經》有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但,“無”名天地之始!

既如此,天地之始,豈能真的是“無”?

這裡的無,僅僅只是“絕對”被打散之前的過程。恰如那打散微塵之前蘇葉的精神收縮和膨脹。

當微塵開始擴散時,一切,就變成了“有”。

並沒有什麼“從無到有”。這世界的一切所有,其實都是“由有生有”。

或者再準確點地說,是從“無意識的有”,到“有意識的有”。

或許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單純的。

生命被賦予意義之前,本身,是無意義的。

偶然的需求,讓生命被賦予了意義。

恰如那無意識融合的微塵,當“資訊”被儲存起來,形成規律,形成系統時。

無意識的融合,就會變成有意識的掠奪。

因為“微塵”需要利用這個偶然,來變成自己的必然。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第一個創立語言的人,為什麼可以創立語言?

如果按照一般的思維,這應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