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忽見身後馬三寶,呼道:“大人,大人救我!”馬三寶瞧少年面善,惟不記何時與這少年相識,問道:“你認得在下?”少年高叫道:“認得,認得。大人,我是楊亦嵐小姐的廝兒,喚作酒兒,何酒兒。那日在平江,還是大人將小的打落馬的。”

那日月黑風高,馬三寶急迫間出手,哪記得那人面貌,但聽何酒兒所說,不會有第四個人知曉,定是屬實,怪不得瞧他面善。

這時,蔣仕官道:“平江?哪個平江?”何酒兒正要開口,馬三寶道:“這位小哥認錯人了,我可不記得與你有過相識,許是與你相識之人面相相似罷了。”何酒兒見馬三寶面無神色,似想到什麼,恍惚道:“哦,這位大人這麼說來,確實有六七分相似,無怪小人瞧花眼。念在大人與小人故友神似非常的份上,請大人救我一救。”馬三寶道:“此事還需蔣隊長定奪。”蔣仕官在二人之間狐疑審視,又瞧不出破綻,只得將方才疑慮壓在心底,命人將何酒兒壓下去審問。

入夜,馬三寶尋得空隙,偷見何酒兒。少年身上帶傷,見馬三寶道:“大人,來救我麼?”馬三寶噓聲命他安靜,何酒兒道:“我就知道是大人。”馬三寶瞧他所傷不重,問起他怎會來到此處,何酒兒閉口不言,馬三寶一番恐嚇,他才猶豫道:“大人,不能說,小姐會打死小酒的。”

馬三寶吃驚道:“楊姑娘也到此地了?”何酒兒自知失言,閉口不言,只可憐兮兮盯著馬三寶。馬三寶嘆道:“眼下我不能放你走,只能尋得機會,在助你走脫。”何酒兒道:“能否跟那幾位大人好話說說,莫要再打我了。”馬三寶答應勉力一試。

他尋到一分部眾人,說起此事,只說見少年年幼體弱,煩請眾人高抬貴手,自然引得眾人譏諷,又有蔣家弟子藉故道馬三寶與海山會勾結,心懷叵測,馬三寶無奈而走,心中愧對何酒兒,但無可奈何。

次日,一隊人馬浩蕩而來,停駐在菊曳據點一里之外。一漢子從中躍出,高叫道:“海山十八會辦事,閒雜人等速速退場。”據點外百姓風聞逃散,場面一時混亂。

蔣仕官在據點內焦躁踱步,心中不安,海山十八會在荒野上兇名赫赫,四處劫掠各大城市的物資線,令各城恨之入骨。然菊曳據點貧苦凋敝,廢土中餘不出半兩油,是茅坑裡的石頭——無人問津。為何海山十八會居然會衝菊曳而來,他惶恐思及莫不是衝自己而來。

蔣仕官問眾人如何應對,一蔣家弟子道應據守據點堡壘不出,令海山十八會知難而退。眾人皆言善。蔣仕官又問若海山十八會之人強攻劫掠呢,那人道:“不若……咱們棄城而去……不,咱們暫時退卻,留待有用之身與敵周旋。”又低聲道:“反正這菊曳據點貧敝,是一處雞肋,縱然丟了,也無關蘭新大局。”眾人紛紛。

這時馬三寶踏入據點,問道:“海山十八會殺到,為何還不去應敵?”蔣家克明道:“眾人方才商議,已決定據守據點,以不變應萬變,令海山會的人知難而退。”馬三寶同樣問道若敵人強攻怎辦。蔣克明道:“若是敵人攻勢兇猛,咱們暫時退卻,以待時機。”馬三寶笑道:“尚不見敵蹤,已生退意,你們配為開拓者之人麼?”

朱元熊叫罵道:“克明大哥是為大家著想,此乃萬人敵的兵法戰略,你懂得麼鄉巴佬?”馬三寶大笑:“在下著實不懂諸位的戰略,只知狹路相逢勇者勝,一腔肝膽動崑崙,似你們這樣,當真令人羞與為伍。”虎子笑著與眾說道:“狗有一習性,會叫者不咬人,那些整日裡汪汪不止的狗,往往膽子極小,有生人嚇之則嗚嗚咽咽,蹲於牆角,而最善與猛獸搏鬥者,往往兇而不吠,卻能搏虎拼狼。”

蔣克群、朱元熊眾人怒目而視,以手撫劍。馬三寶笑道:“若有能耐,留待於海山會之人拼鬥。”又問蔣仕官道:“蔣隊長,如何決斷?”蔣仕官心中猶豫,這群新丁功夫平平,豈是海山會之敵手,若損失慘重,實非他能承擔,若如眾小輩所言撤退,又墮了開拓者威風,難以對組織交代。

朱元熊趁機道:“你既然言之鑿鑿,不若由你去對付那群海山會之人,我等在此處等你訊息。”虎子大怒道:“朱元熊,好不要臉,來與你虎爺鬥個百十回合。”朱元熊強言道:“此話是馬三寶師兄自己所言,幹我何事?”

蔣仕官忽笑道:“如此甚好。馬三寶師弟,你提出應戰,不若由你出戰退敵,若當真擊退來敵,此次試煉之期,你必將大放異彩。”虎子大急道:“蔣仕官,你怎如此卑鄙無恥。海山會三十多個高手前來,你卻令寶哥一人出戰,豈不是要他去死?”

蔣仕官道:“開拓者本就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戰士,若是怕死,趁早滾出開拓者。”虎子大怒,馬三寶攔下,平靜道:“蔣隊長,開拓者眾師兄弟同生共死,同進同退。三寶請求丙五組眾人一同出戰。”蔣仕官道:“你打前鋒,眾人押後。”眾人聞言心中幸然。

馬三寶笑道:“想要小子的命,蔣隊長何不明言?”蔣仕官笑道:“師弟嚴重了,蔣某身為丙五小組的隊長,自當思慮周全,合理排布,師弟能者多勞,葉隊長也能明白在下之苦心。”

二部眾人走出據點。

馬三寶開口說道,叫二部隊友留在據點內策應,虎子笑道好兄弟應同進同退,蘇亦晴巧笑倩兮,然並無退回之意。二部餘眾見二人如此,紛開口道同進同退。

馬三寶高笑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死生契闊,與君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承蒙眾位兄弟不棄,那今日我等劍指貪狼,血灑疆場。”眾人聞言熱血激盪,齊聲高叫道“劍指貪狼,血灑疆場。”

眾人齊出,與海山十八會相聚數十丈停步。對面,海山會三十多人,皆是身形魁梧的大漢,乘著寶馬良駒,手執兵器,在烈日下散發森然寒氣。二部眾人踏步而出,氣勢矮了五分。

馬三寶高叫道:“海山會諸位豪傑,不知何故造訪我蘭新開拓者據點?”對面一鐵塔大漢越眾而出,大笑道:“少年人,膽氣不小,敢引人與我海山會對壘。不過開拓者無人了麼,派得你們這群幼子頑童前來送死。”

馬三寶沉聲:“開拓者從無貪生怕死之徒,上至垂髫老叟,下至黃髮孩童,皆是熱膽忠義之輩。海山會威名我等素來聽聞,只不過菊曳一貫貧敝,倒不知如何叫海山會諸位瞧上眼。”鐵塔大漢前行三步,哈哈大笑道:“小小年紀,倒是有勇有謀,想從我聞仲口中套話,還得多在江湖上多闖蕩幾年。今日,菊曳據點將雞犬不留。”

馬三寶心知海山會這叫聞仲的頭領絕非危言聳聽,優柔寡斷之輩,高叫道:“各位師兄弟,攔住海山會眾魁,蘇師妹回去報信,我來會一會。”說罷直撲聞仲而去。

聞仲喝道:“好膽。眾弟兄,拿下開拓者,血洗菊曳。”手執鋼刀,與馬三寶鬥在一處,餘眾將二部隊員團團圍住,結陣廝殺。

聞仲鋼刀連擊,勢大力沉,再加之他本就天生神力,每一刀都有如千斤之力,將馬三寶震得連連後退。

聞仲的刀法換做“幾人回”,是海山會一位使刀的老師傅所創。這一路刀法源於“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老師傅年輕時也是一代豪俠,可惜鋒芒畢露,故而引得仇家暗害,害他不成,卻令他痛失愛妻愛子。因此他心灰意懶,創造出這路刀法。

“幾人回”並不算的什麼精妙的刀法,一共一十三招,招式簡單,少有巧變。然這路刀法的精髓便在“幾人回”這三字之中,江湖未有幾人回,皆墮愛恨情仇中。因此幾人回的刀法以失之一切的無畏之哀生不顧一切之勇,一勇破萬法。

聞仲的刀大開大合,每一招皆以無畏無敵的信念使出,充斥著暴烈的霸氣。他一口氣連使一十三刀,三寶意未有防,接下後只覺手臂發麻。一口真力遊蕩,麻漲之感漸去。見一十三招“幾人回”未傷到敵手,聞仲舉刀又至,仍又從頭到尾使了一遍。

另處,二部眾人被三十多個海山會之人包圍,落入頹勢,雖然蘇亦晴走脫,往據點求援,只是馬三寶心中不知蔣仕官是否會率眾前來救援。他佯攻數招,逼退聞仲,大喊道:“虎子,帶眾師兄弟突圍。”。

虎子正和一人纏鬥,聞馬三寶呼叫,抬眼見眾位師兄弟身上帶傷,大喊道:“眾位師兄突圍!”說罷當先開道,向海山會包圍薄弱處攻去。海山會人笑道:“想走?”陣型變換,幾人往薄弱處救援。眾人拼鬥一番,二部眾人拿海山會無法,虎子叫道:“寶哥,點子扎手,扯不呼。”

馬三寶邊與聞仲過招,偷眼瞧去,果見二部眾人被海山會圍困不得出。他高叫令眾人堅持,手中長劍愈發凌厲,往聞仲要害處而去。聞仲表面粗獷,內心細緻,他見海山會已操控局面,回刀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