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狼煙驟起 第七章 內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然而南朝君臣的憂懼還沒有消散,更棘手的情況出現了:湘鄂總兵祝銘山造反了!
祝銘山手下二十五萬人,兵駐鄂、湘兩省,自打南北兩境斷了聯絡,祝銘山便自覺中斷了和各省的聯絡,也不服從南都兵部調派,明顯是打算擁兵自雄,但誰都沒料到,這個祝銘山居然會領著二十五萬人明火執仗地造起反來,而且他的部將高繼勳率領著一萬騎的先鋒,正火速衝著南都太陵城洶洶殺來。
這一下太陵城裡的小朝廷可著實慌亂了起來,要知道祝銘山可是個狠角色,早些年能征慣戰是出了名的,加上鄂、湘兩省地處山地,漢夷雜處,養出了強悍的民風,這兩省的官軍在大津軍隊中也是戰力超群的,遠非太陵城外那三個總兵手下的酒囊飯袋可比的。再加上這個先鋒高繼勳著著實實的猛將一員,大刀耍得出神入化,陣前從來沒輸過。人稱“高無敵”。
怎麼就叛亂了呢?鹹嘉皇帝坐在御座上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才剛剛登基,由於事起倉促,通告各省的訓令都還沒來得及發出去,換句話來說,就是這祝銘山和鄂、湘兩省的官員可能都還不知道,太陵城裡的鹹嘉皇帝已經坐了大位,這怎麼還領兵打過來了呢?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可怕的沉默,最該說話的三個總兵,沒一個人吱聲。還有內閣首輔冉之祺,這老頭自打新朝立國,就基本沒在朝會上說過什麼有用的話。袁思孝呢,倒是想上前請戰,可無奈手裡沒有一兵一卒,真的舉著笏出列能說什麼,總不能告訴皇上,自己會在精神上支援皇帝吧?
素清則是在等,他在等著自己派出去的探子帶訊息回來,畢竟這事情起得太過蹊蹺,背後肯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情況,不搞清楚這些而去出謀劃策,那隻能是昏招迭出。
終於,朝會到了中間休息的時段,鹹嘉帝一個人垂頭喪氣地坐在龍椅上,眾臣們小心翼翼走出大殿,途中沒有人想弄出點什麼聲響來。
就在素清走出太極殿時,一個小太監身後領著個人左顧右盼地向他走了過來,那就是素清等待著的南川會的密探。
兩人來到跟前,小太監知趣地退了下去,密探見無人注意,便悄悄將探聽來的訊息告訴了素清,而後素清點點頭,小太監又上前領著那人走了。
不多時,朝會又重新開始了,大殿上群臣剛剛分列兩班站好,玄素清便舉著笏站了出來,高聲說道:“聖上,臣請領兵前往平叛!”
鹹嘉帝一聽,眼睛一下亮了起來,忙問道:“愛卿可有把握?”
“聖上放心,素清必不辱使命!”
“那愛卿需多少人馬,從哪裡調撥,糧草如何接濟,可有方略?”皇帝又問道。
“如今皇上大位初定,身邊少不得軍馬相護,臣此次平叛也無須多少人馬,只需三位總兵各派一千軍馬聽我號令,這三千人馬自帶五日口糧即可。”
看著素清自信滿滿的樣子,鹹嘉帝心裡有了一絲不安,他對素清說道:“愛卿莫非戲言,二十萬大軍殺來,卿僅用三千兵馬便可迎敵?愛卿,朕雖年輕,亦知這用兵之事乃是身家性命所繫,切不可兒戲啊!”
“聖上無須擔心,素清只需三千兵馬,五日時間,不過還請聖上在這五天之內,任憑素清行事!”素清答道。
鹹嘉帝看到座下三個總兵的臉上,隱隱有取笑的意味,但又見素清如此堅決,而其餘眾臣仍然鴉雀無聲,也只好同意讓素清領兵平叛去,於是他說道:“那好吧,安西總兵廖晉!盧州總兵許名生!臨江總兵穆王盛!”
三總兵依次站班出列應道:“臣在!”
“你三人各點齊一千人馬,交於玄素清,明日發兵平叛!”
三人應道:“遵旨!”
朝會就這樣散去了,玄素清大步流星走得比平時快,也許出征前他有許多事宜還要籌劃和安排吧,袁思孝走在眾臣中間,看著素清遠去的背影,突然大聲抱怨了起來:“商販家的下九流,把這市井的奸邪都帶到朝堂上來了!”
一旁的黃功傑聽到了思孝的話,趕忙勸道:“思孝,你何出此言啊,這素清請纓出征,也是為國分憂嘛,年輕輕的能有這般膽識,著實了不起呀!”
“黃大人,你呀,肯定是被他給矇蔽了,為官者立於朝堂,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你再看這玄素清,話永遠都只說一半,鬼鬼祟祟,故弄玄虛的,我看他啊,黃毛小兒,也就配披個道袍上街給人算個命什麼的。”思孝恨恨地說著。
黃功傑想袁思孝身為武將,一定是被素清在朝堂上搶了風頭,故而氣不過發脾氣,於是勸慰道:“誒,袁將軍,大家同朝為官,各有各的想法,只要都是為國盡忠便是了,何必計較些小事?”
“反正,我就是瞧不起這下九流的商販之子!哼!”袁思孝說完一扭頭不管不顧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