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和一般的山體不同,山上怪石嶙峋,犬牙交錯,形成了獨特的風貌,就算有林木之處,山石也不平整,因為山道難行,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至。

而伏纓苦苦跟蹤的六道驅趕活死人所到之處,是在一處十分陡峭的山崖下,這處山崖隱藏在一道山澗之後,十多棵古柏間,有一個上窄下寬的洞口,這洞口不大,僅能容一人同行,六名道人驅趕著活死人魚貫而入。

那洞口中黑黝黝的,從外向內看去,什麼都看不清,但可以想見,若是從裡向外,則是一覽無餘,如今既是敵暗我明的處境,伏纓一時難以接近,他留在洞外守候,心中對這些道士將活死人運到此地何用,依舊捉摸不透。

伏纓在外面等候下來,他心道就算這六名道士將這些人趕到這邊殺害,這幾名道士總也有出來的時候,何況這些道士若是想要將這些人殺了滅口,沒必要走幾百裡地,從廬山來到三清山這偏僻之處,路途中有不少掩人耳目之地,隨便哪個地方不能殺人棄屍,何必巴巴地趕到這裡?

因此他認定活死人被驅趕到這裡,一定別有用意。

等到了傍晚,這些道士陸續走了出來,那些活死人則不見了蹤影,想來是留在了山洞裡,六名道士出來後更不停留,沿著他們來時的道路折返回去。

伏纓知道他們任務完成,算是交了差,現在自然是返回廬山上清觀去。

上清觀的道士夥同長江一帶的幫派,將兩岸無辜之人擄走,然後乘船運送到廬山上清觀,將這些人制成了活死人後,再拍道士徒步送到三清山去,繞上這麼一大圈,到底為的是什麼,眼看即將見分曉,伏纓反而耐下性子來。

這麼一路追蹤到此,千里迢迢地路途都走過來了,經歷這麼多坎坷,也都艱難化解,如今到了這裡,反而沒有耐心了麼?伏纓既然決定查探個明白,就準備等到天黑以後,就算洞裡有人守候,對方也沒有了明暗的優勢,趁著天色還未黑透,伏纓在山中尋了一些熟透的果子吃了充飢,至於捕獵燒烤,暫時是不敢奢望的了。

山中天色比其他地方在傍晚黑得更快,很快就暗道只能看到樹木山頭的輪廓,原本更黑的山洞中卻隱隱有了燈光,如今明暗之勢移位,伏纓便悄悄來到洞口,準備進去檢視裡面的動靜。

來到洞口,他聽到洞中隱隱有說話聲傳來,只因為山石阻隔,又相隔得比較遠,所以聽不清楚,他剛想邁步進去,又聞到了一股煮飯的香氣,伏纓知道這裡面除了活死人外一定還有別人,既然這些人在做飯,看來並非進去查探的好時機,便又退了回來。

伏纓盤算著等這些人睡下,再進去查探,他在洞外等候,百無聊賴之際,他忽然想起,就算是活死人,也是需要呼吸的,若是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留在山洞中,必須要保證空氣通暢,否則人便容易昏昏欲睡。

一個封閉的山洞,若是要保持空氣新鮮,就要有通風口,現在既然不能進去打探,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通風口,先從通風口觀察一下洞中的情形。

山洞所在之地是在一座山頭的底下,通暢這種天然山洞的通風孔也是天然形成的山石縫隙,有時候會在山洞的一側,有時會在山洞上面,伏纓沿著山洞周圍,開始慢慢尋找起來。

夜幕降臨,原本尋找並不方便,可是伏纓知道此刻山洞中點了燈,外面的黑暗反而成了有利的一面,沿著這個山洞周圍尋找,深秋山野中已經沒有了螢火蟲,只要在山林中見到有光透出,那自然就是山洞的通風口了。

伏纓沿著山石向上攀援,三清山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時候看著十分結實,卻是懸在半空,一不小心就會踩空,常人別說是在夜晚,就是白天也難以攀爬,但這些困難對於伏纓這種以攀爬入室偷竊為業之人來說,簡直如履平地。

一直等到伏纓來到山後,才找到了通風孔的所在,這裡何止是通風孔,簡直比山洞的洞口還要寬闊,只不過這個洞口乃是在山洞的斜上方,距離洞底足有十多丈高,從這裡進入山洞的話,只會摔下去,輕則摔斷了腿,重則喪命,是以山洞中的人誰也不會從這裡進出。

真要從這裡進出,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那就是垂下繩子,順著繩子溜下來,出去的時候也能順著繩子再爬出去,可是誰又會放著山洞洞口不走,選擇這裡呢?

伏纓來到山後的通風口時,天上明月從雲後探出頭來,將三清山的雄奇險峻照耀得一覽無餘,山上山下,怪石和奇樹組成一幅幅任何畫家筆下也描繪不出的美景。

但此刻的伏纓哪裡會有心情心上,他注意到月光的明亮,是怕自己在通風口窺探時,影子落在洞中,引起洞內人的警覺。

伏纓趴伏在洞口,慢慢向山洞中張望過去,洞內宏偉的場景大出伏纓所預料,裡面黑壓壓一片都是人,大部分都是麻木不仁的活死人,只有十幾名看守活死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