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幾名道士如同湘西趕屍人一般,驅趕著這些活死人來到一座山頭,眼看著夕陽西下,幾名道士又找到了一片空地,升起火堆來,準備在此過夜。

經過這麼多天,伏纓對這種情況早已視若尋常,看著這些人行進的方向,他首先推斷這些人前行的方向是龍虎山,畢竟龍虎山乃是道家聖地,從漢朝開始,張道陵修道煉丹大成,被尊為張天師,併為其修建了天師府,此後張天師子嗣一直承襲著張天師的稱號,在龍虎山上修行,煉丹當然也是其修行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此時的張天師聲望雖然不如以前,但祖上威名誰都不敢輕視,更將修道的張家和聖人孔丘併成為南張北孔,龍虎山也成為正一道天師派的祖庭,故而這六名道士償若驅趕活死人去龍虎山,伏纓一點都不會感到奇怪。

可是隨著行程漸遠,伏纓也覺得目的地不像是龍虎山,而是又偏東了些。

從龍虎山往東不遠,便是另一處煉丹的聖地,三清山。

三清山雖然不如龍虎山張天師這麼天下知名,但要是提到了晉代煉丹的始祖葛洪,那便是人盡皆知。

山因人而知名,龍虎山因張天師而名聞天下,三清山也是因為葛洪,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披上了一層道教的外衣,三清山又名少華山,只因山上玉華、玉虛和玉京三座山頭,如同道家中的太清,上清和玉清三位真人打坐練道,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三清山之名。

三清山上有老子宮觀,老子宮觀被稱為三清福地,就是建立在葛洪當年煉丹的地方,葛洪煉丹所用的那口井,至今千年,從無干涸之時,據說葛洪當年之所以選擇在這裡煉丹,就是因為這口井於道家煉丹多有裨益之故。

事到如今,天下災禍連綿,民不聊生,煉丹本就是吃飽喝足後,建立在生存上的更一進步的追求,如今飯都吃不飽,何談修身養性地修行練道呢?所以三清山上道觀香火已經衰弱。

透過這幾日的暗中跟蹤,伏纓已經看出這些人的目的多半就是三清山,這些人服食了丹藥,徒行數百里地,,再到三清山幹什麼?難道說三清山上還有他們的同夥也練了什麼丹藥,還需要這些人繼續服食?

伏纓思之不通,便想著繼續追蹤,看看他們最後再搗什麼鬼。

是夜秋風貫體,寒月當空,這些道士都凍得瑟瑟發抖,夜裡也是圍著火堆入睡,但那六名活死人卻似乎並不怕冷,依舊如同殭屍般直挺挺地站著。

半夜時分,就連伏纓都已經昏昏睡去,一陣嘈雜之聲傳來,伏纓首先被驚醒,他們所處之地乃是一座無名山丘的半山腰處,嘈雜之聲乃是從山下隨風傳來,伏纓身在高出,向下一看,忍不住吃了一驚,原來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這邊行來,看火把數目,當有上百人之多。

伏纓一時也看不出這些人的來路,若是行軍路過此處,不至於只有這麼一點人,若是尋常商旅,即便是在災年,也不會這麼多人一同打著火把趕路,行商常有結伴同行之事,但夜半行路,都是儘量不惹人矚目,如今這百十號人明目張膽地打著火把前行,看來不像是怕是之人。

更令伏纓驚疑不定的是,這些人徑直向距離他不遠處的那些道士行來。

難道這些人是和這些上清觀的道士一夥的?

就在伏纓捉摸不定時,這些道士也被驚醒,他們看著山腳下衝他們而來的這上百人,姓孫的道士喊道:“不好,這些人似乎是衝著咱們來的,快走!”

姓姜的道士說道:“此刻再走,已經來不及啦,何況這些活死人趕路不快,遲早要被追上,還不如看看這些人是為什麼而來。”那六名失去神志之人,伏纓推測他們是活死人,但從道士口中提到,這還是頭一次,看來伏纓所料不錯。

姓孫的道士有些驚惶地說道:“奶奶的,我就知道咱們得到這麼多銀票不會這麼容易,這些人難道是九江府盧大人派來的人?”修道之人口出市井髒話,倒讓伏纓聽得一怔。

姓王的道士也罵了兩句,然後說道:“走不了啦,難道那小子看出來咱們想要私吞銀票,因此回去狀告了咱們?”

其他道士也紛紛議論,有的道士提議他們不妨先將銀票藏起來,這些人找到他們後,他們來個抵死不承認。

可是姓姜的道士卻說道:“銀票藏起來容易,但咱們運送活死人的事,就不免暴露了。”

開始時,伏纓也因為姓孫的道士推斷這些人是由盧大人所派,可是他轉念一想,這盧大人乃是自己杜撰出來的,既然根本就沒有什麼盧大人,又何談是盧大人所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