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檢視,伏纓發現,上清觀是建在山坡上的一片道觀,由四片院落組成,前兩進院落裡都是盛放道家始祖和各路道教神仙塑像的殿宇,後面兩進院落,一進是觀中道士歇宿的寢房,一進是廚房雜物間庫房和茅廁的所在了。

道觀周圍種滿了各種樹木,有梧桐有銀杏,有楓樹有楊柏柳桑,值此深秋,除了松柏等常青樹外,其他樹木上的葉子都已泛黃。

伏纓繞過上清觀的大門不入,轉而從旁邊的樹林中向山頂行去,來到靠近山頂處,伏纓在一片嶙峋的山石後潛伏下來,從他這裡,可以一覽整個道觀無餘,而道觀中的人卻看不到他伏纓。

此時的道觀中忙忙碌碌,院子裡又不少道士在走來走去,似乎在不斷遞送什麼東西,在第二進院子中,擺放著九座鼎爐,鼎爐下生著熊熊烈火,每個鼎爐旁都有四五名道人在旁邊看守,有的負責為鼎爐新增柴火,有的用扇子在扇風助火,有的則檢視著鼎爐中顏色的變化,不時開啟鼎爐的蓋子,向裡面新增著什麼東西。

伏纓知道這些道士是在煉丹,卻不知道他們所練的是什麼丹藥,看這些人忙碌地樣子,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他們的丹藥成分顯然並沒有確定,九座鼎爐旁的道士,都在嘗試著增添藥物,伏纓推測償若他們是在嘗試著變幻丹藥配方,那麼定然有一個簡要地方子做基礎。

對此,伏纓有一個大膽的推測,正是因為沒有具體分量的藥方,這些道士只掌握了藥物的成分,所以才在各種丹藥上增增減減,而不是替換藥物。

顯而易見的是,他們的確是在修煉外丹。

道家的煉丹其實分為兩種,一是修煉外丹,企圖透過丹藥之力,獲得真氣的增長甚至是長生的奢望,只可惜自古以來,高到位居龍庭的皇帝,低到食不果腹的百姓,雖然有著無數人前赴後繼地嘗試著食用各種丹藥,然而非但沒有一個因此得了長生的,就連因此得了長壽的都沒有。

因為服食外丹而喪命的,倒不在少數,前朝皇帝就是因為服食了紅丸而駕崩,後人稱之為紅丸案,自從那件事開始,外丹逐漸不為人所信任,儘管很多道家煉丹之士指出,皇帝是因為服食了過量的紅丸,同時又喝了酒,所以才出的事,因為酒不能同紅丸同服,皇帝是在醉酒後服食,又服食了超過一定量的紅丸,所以龍體受損。

然而不論怎麼解釋,再敢試藥的人已經微乎其微,誰也不願再虛無縹緲的長生路上先暴斃而亡。

所以轉而修煉內丹之人漸多,所為修煉內丹,其實習武之人所修煉的內力,就是修煉內丹的一種,這是小內丹,以丹田為鼎,以自身為爐,修煉出來的真氣就是小內丹,這一點在內力上很容易得到求證,而修煉內力之人也的確又增健體質,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傳揚最廣,伏纓所修煉的一息功和百川功就是其中的兩種法門。

還有修煉大內丹,則是以人為鼎,以天地為烘爐,修煉天地真氣為自身所用,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修煉方法也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只可惜修煉大內丹和修煉外丹一樣,都是過於虛無縹緲,且從無人成功而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如今在這上清觀中,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反其道而行之,並不以紅丸案為戒,堅持修煉外丹,的確少見,只不過上清觀這種掩人耳目的舉動,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別有用心,再加上這麼多失蹤的人被他們擄來,以及那神秘的山洞,都似乎在向伏纓表示,這裡面實在是隱藏著不可告人之事。

而伏纓的目的,就是將這件不可告人之事查探個明明白白。

此刻還不到傍晚,天色明亮,此時殊不宜進去查探,伏纓決定天黑之後再行動。

為了保持力氣,伏纓在山中尋找了一些熟透了的果子充飢,吃的半飽不飽,伏纓找了一處荒草中躺下睡覺,山腰間道觀裡,九座鼎爐不斷生火煉製,幾道濃煙飄飄蕩蕩地升上半空,接著被山風吹散了。

怪不得道家煉丹都喜歡選在深山老林中,若是在鬧市之中,這麼大的煙不被別人發現才怪。

看著變幻無方的煙霧,伏纓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睡著後的伏纓做了一個夢,他夢到天色已經黑了,自己下去來到上清觀中,準備看看這些道士在鬼鬼祟祟地煉製什麼丹藥,還要查探那些失蹤之人的去向,結果一不小心,伏隱碰到了什麼東西,發出了動靜,很快,無數道士將伏纓緊緊包圍起來。

伏纓義正言辭地向他們質問,他們在幹什麼傷天害理之事。

一名老得不能再老的道士說道:“你來得正好,我們正缺人試藥呢,你快來試試我們新制作好的丹藥,你瞧,這丹藥還滾燙著呢……”

老道發出詭異的笑容,前來逼迫伏纓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