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茶館,伏纓騎著馬,卻並沒有去什麼百花樓,平陽城中出了這麼大的案子,李英泰等人怎敢還留在城中過夜?

他們當然是回到了城外的軍營中,不等兇手被捉拿到,恐怕他們都不敢在城中現身。

兇手可說無聲無息地將一室官兵全都殺死,這些官兵就算再草包,體力也總勝過常人,普通人想殺死一人而不令發出聲音已經極難,何況十多人一起被殺死,就叫呼救聲都來不及發出,可見出手之人身手何等高明!

就算李英泰身邊帶著百十名護衛,恐怕他也放不下心來,比起在城中逍遙快活,自己的性命則更為重要。

伏纓回到客棧,見到竟沒人前來招呼他,他自己將重影馬牽到了後院,後院馬廄那裡正好有個夥計,伏纓囑託夥計將他的馬看好,然後來到客棧前門。

一進門倒嚇了他一跳,客棧樓下擠滿了人,是官兵過來查探客人的身份行李,伏纓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少年,自然沒人懷疑到他,官兵查到他時,他胡謅了個名字,說自己是途徑此處走親戚的,就矇混了過去。

官兵攪嚷了一番後並沒有查到什麼可疑之人,便囑咐掌櫃,若見到什麼可疑之人,比如衣服上帶血的,就立刻派人到官府去舉報。

掌櫃的點頭哈腰地答應著。

等官兵走後,很多客人膽小怕事,不敢再在平陽待,匆匆結賬離去,掌櫃的直嘆晦氣,無端端攤上這件倒黴事。

沒走的客人也都聚集在樓下閒談,對於晌午時迎賓樓發生的這件潑天命案,這些人雖然不敢公開叫好,卻都認定是一位大俠士所為,看來這些人大都聽說了官兵為非作歹的事,更有人猜測到會不會是那教書的房老先生英靈……其他人連忙打斷此人的話,讓他不要胡說,省得惹禍上身。

伏纓站在一旁聽了一會,除了他自己看到的事外,案子的經過早已傳開。

說是平陽衛的指揮使等一眾數十名官兵在迎賓樓五樓吃飯,這些人要了四間包廂,其他三間包廂裡的三十多人連一點動靜都沒聽到,直到有名士兵到那間包廂裡準備敬酒,這才發現裡面的十二人全都死光了,每人都是一刀斃命,傷口在咽喉處,血噴得滿屋子都是,行兇之人下手狠毒,有的官兵脖子都快被割斷了,也正因為這些人咽喉受傷,所以連呼叫聲都發不出來。

一起吃飯的人,身在隔壁,竟然不知道另外一間屋子裡人都死光了,真是想想都覺得可怕。

還有的人說,是不是兇手不止一人,而且就躲在酒樓中,等到官兵吃醉了酒,然後衝進去將人殺死,再悄悄推門離去,只因酒樓正當飯點,吃飯的人眾多,所以這些人大模大樣地從大門離去,也沒人發覺。

另一人則說道不可能,因為血噴得滿屋子都是,這些人身上還不都得血淋淋的?這樣的人走出酒樓,別人又不都是瞎子,難道還能看不到麼?

一行人議論半天,也都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很快人便散了。

結合著眾人的推斷,伏纓對這件事有了推斷,下手之人在包廂內動手時,他自己正在門廊中探聽李英泰的說話,儘管他背對著包廂,若有人在他身後走動,他也不會一點動靜都聽不到。

所以下手之人多半是從外面的窗戶闖進去的,可是這種推測也有不合理之處,屋內十多人在飲酒作樂,驀然有個人推開窗戶進來,定然有人要對其進行喝問,不會一點動靜都沒有。

房間的包廂裡是一張大圓桌,周圍擺滿了椅子,難道是下手之人提前躲藏在了屋內?

無論如何,都是一位武功和輕功俱佳的江湖豪客,驀然出現,以極快的速度和極高的武功,將這些人突然殺死,讓他們連反抗呼救的聲音都發不出來。

這次出手之人絕不會有很多人,因為人多了就會引人注目,想要無聲無息地逃走就變得麻煩,而且高手行事,一人足矣,若不是高手,人多反而礙事。

這位好漢讓伏纓心中生出了興趣,他很想見見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