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冒充什麼孔子劍,為了讓這幾人相信,自然要裝模作樣,他使出一招自己的劍法,口中卻喊道:“樊須苗圃!”相傳孔子的這位弟子喜歡種地,並且向孔子討教過種莊稼和種菜的技巧,孔子不知道,因此說自己不如農民,等樊須走後,孔子卻譏諷樊須為小人哉。

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用在此處,當真讓對方以為這是孔子劍的劍招。

這幾人哪裡是朱雀的對手?朱雀這招劍法使出,他們連劍影都沒看清,其中一人的手腕就被朱雀的劍身拍中,那人兵器掉落,敗落下來。

其他幾人見狀,先是愣了一下,可是想起朱雀的那口寶劍,又拼命圍攻過來,他們此時已經清楚,就算幾人合力,多半也不是朱雀的對手,心中想著朱雀說過的話,我若是不小心傷了你們,就算我輸了。於是乎這幾人寧肯拼著自己受傷,對朱雀的進攻不再閃避,只希望能夠將寶劍贏過來。

朱雀跟著喊出一聲鞭打閔子,一腳踢翻了另一人,這人也敗下陣來,相傳閔子是個大孝子,他小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父親娶了繼母,寒冬來臨,繼母將棉衣給了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給他穿的卻是塞著蘆葦的衣服,看起來暖和,實則一點都不保暖,他父親讓他在前邊趕車,結果他因為受不住寒冷而不小心使馬車滑入溝裡,他父親就罵他,你的兩個弟弟穿得比你薄都不嫌冷,你怎麼這麼怕冷?一邊罵他,一邊用鞭子抽他,結果將他的袖子抽破,露出裡面的蘆花,他父親這才明白他的繼母偏心,便要休了他的繼母,被閔子攔住,並說道,有繼母,不過是我一個人受凍罷了,如果你休了她,我的兩個弟弟也要跟著受凍了,他父親很受觸動,不再提休妻之事,他的繼母也痛改前非,閔子是孔門十哲之一,這一句鞭打閔子,自然也讓人想到了孔子。

接下來朱雀連出四招,同時口中喝道:冉耕祭祀,澹臺滅明,子夏言詩,宰我不仁,再打倒四人。冉耕,澹臺滅明,子夏和宰我都是孔子的弟子,當然,朱雀空中這麼喊,手裡使出的卻是他自己的劍法,前後朱雀一共使出六招,將對方六人全都打倒在地,朱雀輕輕鬆鬆地贏了這場比試。

這六人全被打倒落敗卻沒有受傷,知道自己和對方的武功相差太遠,再上前去也只是白費力氣,幾人臉上全都露出頹喪的表情,當然也相信了朱雀就是什麼孔子劍。

其中拿劍給朱雀的人問道:“你要問我們什麼問題?”

朱雀將他的劍還給了他,然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這人說道:“我叫石躍。”

朱雀又問道:“你們跟孟德昭是什麼關係?”

這人回答:“我們那有資格跟中州大俠攀上關係,我們幾人原本是同一鏢局的鏢師,和孟爺乃是同鄉,他僱了我們幾人幫他辦事,能為中州大俠辦事,也是我們的榮幸,我們自然答應下來,辭了鏢局的行當,聽他的差遣,前後已有兩年多了。”

朱雀點了點頭,原來孟德昭是這幾人的僱主,怪不得他們聽到李覓蹤說起孟德昭的不是,他們立刻急眼,他問道:“這一趟,孟子劍讓你們幫他辦什麼事?”

石躍指著院子裡的幾匹馬說道:“運馬,從西安將這幾匹馬送到北直隸。”

別說是李覓蹤,就算是不懂馬之人,也能一眼看出這幾匹馬都是千中挑萬中選的好馬,但見這些馬的高度都比尋常的馬要高些,骨肉勻稱,四腿修長,雖然被系在樁子上,也能夠看出馬兒身上所帶有的一種睥睨眾生的傲慢之感,如果這種感覺放在江湖人的身上,此人定然是一位武功絕頂的高手,才會有這種驕傲的感覺。

比如慕容寒山,比如嵇無憂,他們看人,就帶著一股不屑。

從馬的眼神中就能夠看出這幾匹馬都是能夠馳騁萬里的好馬,但據石躍所言,這些馬是從西安府方向送往京城一帶,和他們所想的這些馬都是運給孟德昭的截然相反。

李覓蹤問道:“這馬送到北直隸什麼地方?”

石躍看著李覓蹤問道:“我們可只是輸給孔子劍,又沒輸給你,你是何人,憑什麼來問我們?”

李覓蹤怒道:“你……”

朱雀攔住,他問道:“對了,這些馬送到什麼地方,送給什麼人?”

石躍說道:“送到保定府北大街,到時候會有人拿著信物跟我們接頭,我們把馬送了,就算交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