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沿途丐幫不斷傳來的訊息,劉蘇兒和梅嫽根本不用費什麼功夫就能輕易追蹤到洛寒霜,有時候他們甚至會懷疑洛寒霜是否在故佈疑陣,其實並不是向這個方向去的,可是和他們接洽的丐幫弟子又都言之鑿鑿,讓他們不由得不信。

這天,兩人跟著洛寒霜的線索來到了大別山下的六安州。

六安到了本朝才廢縣為州,州城的規模僅比普通縣城略大,這一帶大多都是山區,道路崎嶇不平,劉蘇兒沿途打聽,才知道他們來到了大別山北邊的山腳下,這大別山名稱由來也頗為有趣,傳聞當年漢武帝從這裡經過,準備前去祭祀古南嶽天柱山,當他登上附近最高的山峰,南北相望後嘆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之大果別於他山也!”這句話被史學家司馬遷記錄下來,此後大別山名聲大噪。

劉蘇兒走六安的街道上,眼看著天色將晚,便同梅嫽說道:“咱們找個地方歇息,明日再走吧。”梅嫽答應下來,兩人在旅店安置了行李和馬,然後找了一家飯館吃飯。

劉蘇兒見梅嫽精神不錯,忍不住問道:“這幾日走得辛苦了,不過我見你心情還好,不知是何緣故?”

梅嫽拿出一張簡略的地圖給劉蘇兒看:“你看,咱們順著那洛寒霜走過的地方一直向東南方向走,怕是要不了幾日咱們就到了家了。”

兩人居住在揚州,劉蘇兒順著她指出的地方,精神也是一振:“不過他的目的看著也不是揚州,恐怕是江南勝地,這小子多半是遊山玩水來了。”

梅嫽點了點頭:“這麼推測,洛寒霜並非是狂妄得沒邊了,而是的確來自偏僻之地,聽說邊疆之地的人經常羨慕中原花花世界,多半都在江南一帶。”

劉蘇兒問道:“這是為何?”

梅嫽說道:“難道你沒有聽說過麼?”

劉蘇兒又問道:“聽過什麼?”

梅嫽說道:“北宋時期,大詞人柳永作了一首詞,名叫望東潮:東南形勝,詞中說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你倒說說,這首詞裡說的是什麼地方?”

劉蘇兒想了想,然後回答道:“蘇州?”

梅嫽笑了笑,卻非是取笑,她說道:“你能想到蘇州,已經很接近了,人們常說尚有天堂,下游蘇杭,蘇州和杭州原本是不分軒輊,不過既然說了錢塘自古繁華,指的自然就是杭州了,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指的也就是西湖美景。“

劉蘇兒說道:“我想的卻是蘇州旁邊的太湖,原來是西湖,梅嫽,你懂得真多。”

梅嫽說道:“不是我懂得多,是你懂得太少了,這些都是書上寫的,你多讀些書也就知道了。”

劉蘇兒點了點頭,忽然又神色黯然地說道:“我年幼之時家境貧寒,甚至連填飽肚子也有所不能,更別提去什麼學堂讀書識字了,略大些又遇到了旱災,父母帶著我逃難,更沒時間去讀書,後來父母雙亡,可說是自小就成了孤兒,這幾年雖然有了錢,卻又被牽連在各種瑣事當中,沒有學習的機會,以後若得平安下來,我一定要多讀些書,就像你懂得這般多。”

梅嫽說道:“我雖不是孤兒,卻過著孤兒的生活,好在我父親和師父原是同一個人,師父在我小的時候待我還算不錯。”看著劉蘇兒悶悶不樂的樣子,梅嫽轉開話題說道:“你可知道到了晚宋時期,北方的金人聽說了柳永的這首詞,又發生了什麼事?”

劉蘇兒果然被分了心神:“你知道我什麼都不懂,乾脆直接說吧。”

梅嫽說道:“當時金國國主完顏亮聽到柳永的這首詞,十分羨慕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親率百萬大軍,分四路伐宋,宋主孱弱,當金人大軍攻來之際,宋高宗趙構心生害怕,將都城動汴州遷到了杭州,當時的一位詩人林升作詩嘲諷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久,趙高宗連同秦檜害死了岳飛,終將漢人大好江山斷送在金人手中。”

劉蘇兒聽得大怒,早將自己之事忘到了爪哇國去了,他一拍桌子,大聲喝道:“我小時候也聽過岳飛爺爺的英雄事蹟,卻沒想到他是這麼死的,我看趙家的江山丟的也是活該!”

雖然說的是趙宋之事,可是公然談起江山社稷,畢竟十分忌諱,梅嫽說道:“小點聲,我跟你說起此事,可不是讓你感慨這些陳年舊事,而是說洛寒霜那小子多半也會和完顏亮那樣,仰慕中土的東南形勝,目的多半是蘇杭一帶。”

劉蘇兒自憤怒中逐漸平復下來,他說道:“不錯,賢妻說的十分有理,不過有件事我感到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