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博安排的面試,按照吳楚之的意見,採用的是後面十幾年非常流行的無領導群面。

這樣的面試方法,放在世紀初的幾年,很少見,外企都很少用。

絕大多數人在這個別開生面的面試中,表現得非常不適應。

而吳楚之要得便是這種不適應的效果。

這個面試環節,能最大程度的測試出面試者的應變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此外,透過一個人的發言,可以很好的看出他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吳楚之給出的都是真實工作情況的模擬,這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完全是信手拈來。

銷售問的是如何防止因基層銷售人員離職導致客戶流失的解決方案;

財務問的就是老闆從公司合法節稅拿錢的方法;

法務風控問的是公司銷售上游企業提供無商標產品的風險;

合規審計則問的是如何設計海外應收賬款管理的內控機制。

參與招聘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十分的煎熬,畢竟在2004年時這種無領導群面,大家聽都沒聽說過。

好吧,其實也就是吳楚之偷懶。

每個崗位都有7位面試者,而4個崗位就是28位面試者。

就算每個人10分鐘,也快5個小時了。

5個小時!

乾點其他的事情不好嗎?

完全是浪費時間。

面試是在一個大會議室裡,吳楚之直接兩個組同時面試,他和蘇博各自帶一個組,討論時間30分鐘。

而龔明、李富根、葉小米則負責按照蘇博提供的表格,觀察記錄。

一個人在混亂之中流露出來的本質,才是他真正的品質。

群面的場面越混亂,對面試官來說處理起來越簡單。

別說龔明和李富根了,就連葉小米也知道該怎麼選擇。

看著雜亂的爭辯現場,龔明隱諱的笑著,“楚楚,你這個辦法真好,是龍是蟲,一比就知道了。”

旁邊的葉小米眼裡,只剩下崇拜了。

吳楚之有點赧然,摸了摸鼻子,個人崇拜還是要不得滴。

自己也就不過是多了個金手指,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晚上讓小師姐穿上那條絲襪,應該問題不大了吧?

想想還是讓人挺期待的。

很快,吳楚之在每個職位挑出了兩個候選人。

龔明和李富根見吳楚之自己能夠控場,也就撤到科技大廈那邊去監督生產裝置安裝工作去了。

稍事休息後,吳楚之和葉小米與8個候選人面對面的坐了下來,開始了懇談會。

示意大家靜靜後,吳楚之眼神一一掃過每個人後,開了口,

“剛剛的群面環節,各位的表現非常優秀,讓我印象深刻。

所以每個職位我留下了兩位候選人。

大家可以放心,下面沒有其他環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