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回家的路上,遠在千里之外的土木堡,正在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潰敗。

這場大敗,正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八月十三日,大明兩戰皆負於瓦剌大軍,讓皇帝朱祁鎮和宦官王振惶惶不可終日。

還好,瓦剌軍隊戰勝後,正忙著收集戰利品,再加上需要休養,所以沒有急著乘勝追擊,給大明軍隊撤離提供了寶貴時間。

十四日,大明軍隊經過半天行軍,到達懷來城東南二十餘里的土木堡。

此時還未日落,如果抓緊時間趕路,可在入夜前進入駐懷來城。

若瓦剌賊兵來追,便可依託城池防守。

然而,這個完全正確的做法,卻遭到了王振的反對。

許是因為他臨時抱佛腳,讀了幾頁兵書,記下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

在大軍到土木堡後,也不知道他腦子抽了什麼筋,竟突然關心起被扔到後面的糧草輜重,於是命令大軍在土木堡就地紮營,等待後方千輛大車趕來。

隨行文武中,兵部尚書鄺埜頗懂軍事,認為大軍應該先入懷來城休整,再儘快送陛下進居庸關,這樣可保萬全。

然而,當他求見皇帝朱祁鎮時,卻被王振攔住,還斥責說:“你一介腐儒,懂個什麼兵事,再胡說八道,必死無疑。”

鄺埜也十分強硬,回道:“我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死有何懼!”

王振暴怒,直接命左右將鄺埜叉出了營帳。

大明軍卒加民夫幾十萬,人困馬乏,加之土木堡缺水,而唯一一條流向十五里外渾河的一條溪流還被瓦剌兵切斷,以至於大軍取水十分困難。

就這樣,幾十萬軍民一直捱到次日。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將要到午時的時候,大軍正要啟程時,瓦剌騎兵竟突然從後方殺到。

大明軍隊不敢行動,開始固守。

此時軍中存水耗盡,為了防止虜賊長期圍困,軍中將領便命軍卒遍地掘井。

然而,在大營中挖的井深至幾丈,竟沒有取出一滴水來。

此時軍中缺水已有一日,眼看就要堅持不住,大營外突然傳來一個好訊息。

在先前,瓦剌兵數次圍繞營地查探,試圖找到可以攻擊的破綻。

可惜大明防守的毫無疏漏,瓦剌也先太師覺得硬衝無法突破,便假意退走,意圖讓明軍露出破綻。

王振得知瓦剌軍隊撤走,便下令大軍拔營去附近的渾河取水。

明軍早已渴極,聽到這個訊息後,哪還管什麼行軍紀律,一窩蜂的就往南邊的渾河跑。

這樣毫無組織的行軍,讓也先看到了機會。

在大軍南行四五里後,瓦剌騎兵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

由於軍卒被圍困兩日,又沒有水喝,體力不支,可以說毫無戰鬥力。

再加上明軍毫無組織,兵不知將在哪,將不知兵去了何處,甚至很多士兵連武器都扔了,根本無法組織有效防禦。

瓦剌騎兵只是衝殺了一陣,十多萬大軍立時潰敗,

士兵們早已被瓦剌騎兵嚇破了膽,他們扔掉兵器,脫掉甲冑,只為跑的快一些。

瓦剌乘勝追擊,攆著幾萬潰兵瘋狂逃竄。

也不知是不是天意,這群潰兵狂奔回去,皇帝所在的中軍將士看到後,竟然也放棄了抵抗,扔下皇帝直接跑路了。

此時,恐怕後方的瓦剌人也沒想到,這次竟然如此輕鬆就擊敗了十幾萬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