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朕死也不回去(第1/3頁)
章節報錯
“父皇?”
朱祁鈺險些一口茶水噴出來。
他爹朱瞻基都駕崩十五年了,怎麼又欠了什麼風流債,這實在有些讓他震驚!
事到如今,吳氏也不好隱瞞,揮手將伺候的宮女打發出去,才跟兒子講起了原委。
朱瞻基年輕的時候,是個瀟灑風流之人,時常微服出宮,於市井間玩樂。
因為喜歡鬥蛐蛐的事,還被人送了個“蟋蟀天子”的外號。
在宮外玩樂的時候,正值壯年的朱瞻基難免會在宮外遇到一些民間女子。
宮中后妃入宮之初便經過嚴格的篩選,還要學習各種儀態規矩,最終調教成端莊賢淑的模樣,這些后妃難免會刻板,時間久了,朱瞻基對這些后妃就失去了興致,但宮外這些女子,卻讓他有種新鮮感,在一些近侍的安排下,這些女子就成了他在宮外的紅顏知己。
天子在宮外胡來,自然會引得朝野不滿,甚至連後宮妃嬪們都多有埋怨。
那時候朱瞻基還年輕,被大臣們上書痛罵也就算了,但皇后胡善祥也多次反對,甚至還為此和朱瞻基發生衝突,數次之後,朱瞻基下旨廢了胡善祥皇后之位,將其打入冷宮,扶孫氏做了皇后。
孫氏也是個善妒之人,對丈夫在宮外胡搞的行為也很不滿。
不過她心機狡詐,又汲取了胡皇后失敗的教訓,是以採取了幫朱瞻基廣納妃嬪的辦法,好歹將朱瞻基在宮外拈花惹草的毛病給治住了。
朱瞻基多了不少后妃,卻依舊對宮外兩個女子念念不忘,其中一人便是銀作局工匠李效良之妹李氏,另一女子是尚衣局司線王氏。
這兩個女子能被皇帝看上,樣貌自不必多說,都是一等一的絕色。
尤其是司線王氏,不但溫柔賢淑,而且還會作詩,深得朱瞻基喜愛,就算宮中佳麗三千,對其寵愛也依舊不減半分。
孫氏身為皇后,並不擔心諸多后妃會爭寵,卻對這個王氏多有提防,因此,在孫氏掌控了足夠的話語權後,暗中動用一切手段打壓王氏極其家族。
這些事朱瞻基自然知道,但孫氏行事隱秘,他又拿不出什麼證據表明是孫氏所為,只能暗中讓心腹保護王氏極其家中產業。
就這樣,三人之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但是,隨著朱瞻基年齡增長,身體每況愈下,三十七歲之時,他不幸染上了重病,很快就無法起床上朝。
恰巧這時,宮外的王氏又有了身孕,這個訊息讓孫氏非常生氣,命內侍準備墮胎藥物,準備強行將孩子打掉。
朱瞻基雖然病重,但宮內外訊息還是暢通無阻,得知此事後,將孫氏召來痛罵一通,並表示要將王氏接入宮中,封為嬪妃。
此時,朱瞻基在宮外紅顏知己李氏已經失寵,但他對這王氏的寵愛卻依舊不減,讓孫氏極為嫉妒,再加之王氏又有了身孕,若接入宮中,誕下皇子難免會威脅她的地位。
因此,朱瞻基和孫氏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一度讓他想要廢除孫氏這個皇后。
好在,皇太后張氏得知了此事,念及兒子子嗣單薄,便勸說孫氏退讓一步。
這個婆婆歷經三朝,賢良淑德,深得朝野敬重,其才能海內皆知,有“女中人傑”,別看孫氏如今掌管後宮,但在張氏面前,她還是不敢張狂。
此時,孫氏還不知道朱瞻基時日無多,因此,在張氏的調停下,她和丈夫達成了共識,若是王氏誕下皇子,便抱入宮中由她撫養,若是皇女,便由王氏撫養,至於迎王氏入宮之事,想都不要想。
在染病一個月後,朱瞻基已經病入膏肓,他自知時日無多,又擔心孫氏在他病故後對付王氏,便做了諸多秘密安排,以防王氏有什麼不測。
在臨終前,朱瞻基還是放心不下宮外的王氏和她肚中的孩子,因此,在迴光返照之際,拉著孫氏的手,讓她不要為難王氏,夫妻一場,孫氏雖然痛恨王氏奪走了丈夫寵愛,但看著丈夫久久無法閉合的雙眼,她最終含淚答應了丈夫的臨終遺願,表示會看顧好王氏母子。
十月懷胎,在次年的秋天,王氏誕下了一女,這讓孫氏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