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庸關大捷的訊息傳開,薛瑞被皇帝朱祁鈺一日賜“兩字”的事也在朝中傳開。

賜表字倒是很好理解,畢竟也有先例,雖然薛瑞身份低微,但要是能哄的皇帝高興,賜下表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這“一言可抵十萬兵”的御筆,就讓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了。

不過,很快就有好事官員將薛瑞多日來所作所為做了總結,當成了在同僚面前賣弄的資本。

直到這時,朝中官員們才意識到,這個出身低微,甚至連官員都不是的毛頭小子,竟在短短兩個月內做了這麼多足以改變局勢的大事。

可惜的是,薛瑞被身份限制,雖然做了這麼多有功於國的大事,可實打實的好處卻沒撈到多少。

不說旁的,若他現在是個低階官員,光憑這些功勞,連升個五六級都不成問題!

當然,如今薛瑞已經入了天子的眼,將來前程不可限量,根本不需要別人操心。

次日,薛瑞剛進欽天監,就被監正許惇叫到正堂問話,旁聽的還有高冕等其餘監官。

確認了傳言為真後,許惇一臉欣慰的道:

“自本官第一次見到你,就覺得你是個有本事的人,是以才放心將檔房交給你打理,任你施為。

現在看來,本官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如今你立下幾次大功,也算給咱們欽天監長了臉。

本官今日當著諸位同僚的面給你交個底,若是監中官員出缺,你必在補缺名單之內!”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

欽天監跟別的衙門不一樣,高等級官員出缺大多是由資歷久的低階官員遞補,天文生補缺低階監官,一般也要熬很久才有機會。

可是,薛瑞剛入監還不滿三個月,在天文生中資歷絕對排名倒數第一。

現在許惇的承諾,就意味著欽天監為薛瑞打破常規,改變了自開國以來監官的升遷慣例!

監副高冕皺著眉,勸說道:“監正,這補缺一事事關重大,薛瑞這才來兩個月,若為他壞了規矩,監中官生難免會有怨言,還請三思!”

許惇斂去笑意,面無表情道:

“高大人,薛瑞有功於國,自然該嘉獎才是,雖說資歷尚淺,但在天文歷算方面的水準,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他改良的歷法通軌,無論是在計算精度和速度,都有極大提高,給官生們帶來不少便利。

再說了,天文生熬資歷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藝業更加精湛嗎?高大人不妨去問問,現在還有哪個天文生敢在薛瑞面前擺資歷?”

這番話,懟的高冕啞口無言。

許惇語重心長道:“不是本官偏袒薛瑞,實在是他本身太過優秀,現在又立了大功,已經被朝野知曉,若是本監低階官員出缺,卻不將他名字報上去,恐怕禮部胡老尚書和陛下都會琢磨,本監官員在為朝廷選材之事上是否盡責,到時候上面怪罪下來,誰能承擔得起?”

冬官正谷濱附和道:“不錯,監正所言甚是,以薛瑞的功勞和藝業水準,破格提拔不值得大驚小怪,咱們只要將合適的人選報上去,交由陛下御筆親點,咱們等著看結果就是了。”

頭髮花白的卜刺看向薛瑞,感慨道:“縱觀我大明朝,還沒有過十四歲的官員,恐怕咱們要見證歷史嘍。”

聞言,眾人齊刷刷看向薛瑞,表情各不相同。

薛瑞坐在末坐,一直旁聽官員們對話。

聽許惇把自己誇成了一朵花,他心裡不免有一絲得意,但許惇讓他補缺的事,卻讓他有些猶豫。

按薛瑞的想法,若是能將功勞記在父親頭上,這樣老爹就能火速升遷,成為欽天監高官,這樣他就可以在檔房混吃等死,做個無憂無慮的衙內,享受大明朝的美好生活。

但要是做了官員,以後可就沒那麼自由了,說不定還會如師公胡中和他的兒子一樣,為了避嫌被調任南京。

就算不會調走,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名苦逼的打工人,就像前夏官正劉信一樣,因為天文水平高,被前監正彭得清可著勁使喚,幾年下來基本沒休過假,就連兒子劉晉學業都沒空教導,甚至彭得清奉命伴駕出征,還要把他帶在身邊使喚。

薛瑞很難想象,要是當了官後整天忙的腳不沾地,那穿越到大明朝還有什麼意義?

想到這裡,薛瑞忙站起來,對許惇拱手道:

“監正的好意,學生心領了,若是為我一人打破規矩,難免對其他天文生不公,還請監正收回成命。”

他說的很認真,但眾官員卻認為他是在謙虛。

許惇笑著道:“行了,提名之事是本官和諸位大人的共同決定,你就安心等著吧,成與不成都在陛下,屆時自會見分曉。”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薛瑞也無可奈何,只好怏怏告退。

回到檔房,又被世業生們一通恭維,薛瑞勉強應付了幾句,回到值房閉門沉思起來。

前些天,他舉報糧商不法之事,最終導致在逃的許韋昌鋌而走險,放火燒了查封糧倉幾十萬石糧食,差點引起城內外動亂,給了瓦剌人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