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輿圖,于謙詫異道:“你怎知這裡有一片民居?”

這副輿圖上標註著京師周圍的地理形勢,山川河流、城鎮關隘清晰可見。

但上面卻並未標註城外附近的民居點,薛瑞指著輿圖上的空白,談論該如何用兵,這讓于謙頗頗有些詫異。

薛瑞忙解釋道:“學生外公糧鋪就開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大街上,位置比較偏僻,離這片民居比較接近,先前學生去過幾次,是以知道這一片是窮苦百姓居住的民房。”

“若真是這樣,薛小子的計策或許還真有幾分可行性。”興安不由點頭道。

于謙沉吟片刻,下決心道:“究竟行不行,還需親自去看看才成……公公,您是留在這裡,還是一同前去看看?”

“咱家奉皇爺的命來輔助於大人,自然唯大人馬首是瞻,事不宜遲,這便去看看吧。”

興安將袍子下襬掖在腰間,吩咐城頭的將官讓人牽馬過來。

于謙也不多說,和興安翻身上馬。

薛瑞接過士兵手中的韁繩,道了聲謝後,就在將官士兵們羨慕的眼神中,打馬和于謙二人奔向宣武門。

很快,三人就到了宣武門。

見總督軍務的于謙到了,駐守宣武門的湯節忙從營中跑到城下,聆聽於謙的指示。

于謙趴在城頭,居高臨下問道:“湯指揮,西南二里處,是否有一片民居?”

湯節奉命駐守宣武門,早就將周圍地利形式摸得一清二楚,抬眼朝于謙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立即點頭確認:

“確如大人所說,那裡是一片貧民住的屋舍,不過,末將早已命人將百姓全部遷入城中,沒有留下一粒糧米!”

他還當是于謙心憂百姓安危,忙拍著胸膛保證。

“湯指揮,瓦剌使者被射殺,想必不會善罷甘休,極有可能會派人前來襲營,本官命你挑選五百神機營擅射者,埋伏於西南二里出的民居中,待瓦剌騎兵接近民居,即刻派一隊精騎前去迎敵,當然,目的也不是為了交戰,只需詐敗引瓦剌騎兵深入,待時機成熟,再前後夾擊,將其殲滅,你可能做得到?”

于謙當即說出了自己構想。

旁邊的薛瑞聽了,不由暗自點頭,于謙的誘敵之計,比他的更加成熟。

瓦剌人攜大勝之勢,必然對明軍輕視,見明軍未戰先潰,肯定會乘勝追擊,待對方孤軍深入,就可以前後夾擊,取得勝利。

再則,這樣也能掩護民居中的神機營將士不被發現,提高斷其後路的機率。

湯節聽了部署,登時眼前一亮,他剛才還在犯愁要如何應對瓦剌人的報復,現在於謙出了這麼好的主意,讓他對打退瓦剌人進攻多了幾分信心。

“末將領命!”

于謙又交代了幾句,湯節抱拳一禮,當即去挑選將士,準備實施誘敵計劃。

卻說明軍在部署的時候,也先得知手下猛將納哈出中了兩箭,一直替瓦剌人充當翻譯的嶽謙也被射死,不由怒髮衝冠。

在先前多次叫門事件中,除了大同總兵郭登朝瓦剌人射過一箭作為警告外,其餘明軍可沒敢射出一箭一矢,懦弱的很。

不成想,今日他大發慈悲,讓朱祁鎮寫信給大明朝廷報平安,明軍竟然毫不領情,直接對信使發動攻擊。

一輪箭雨下來,不但重傷了屬下勇士納哈出,就連朱祁鎮信任的通事嶽謙都沒能倖免於難,這就像是當眾扇他耳光一般。

“不行,此事不能這麼算了,納哈出被抬入營中,不知被多少將士看到,若是不以牙還牙,我軍士氣必定會受到打擊!”

也先越想越氣,當即叫來親弟弟孛羅,命其率領三千精騎,前去試試明朝新募軍隊的成色,最好能大勝一場,給明軍一個教訓。

孛羅亦是瓦剌驍將,素有“鐵元帥”之稱,在鷂兒嶺之戰中,就是由他設伏,擊潰了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所率四萬明軍,嚇得王振倉促回師,終釀成了土木堡之敗。

如今也先派出這個殺手鐧,足以看出他對首戰勝負的重視程度。

隨後,孛羅披上重甲,挑選三千狀態還算不錯的瓦剌勇士,浩浩蕩蕩朝宣武門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