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所說的日月食週期姓規律,並不是他自己發現的,而是由迦勒底人在公元前幾百年發現的,在後世被稱作為“沙羅週期”。

沙羅週期推算日食雖然無法精確到分秒,但用來驗證日食是否發生極其便捷,只要有過往每次日食的記錄,往前推固定的天數,就能確定當日會不會出現這種災異天象。

胡中聽了卻不怎麼信,瞟了薛瑞一眼後,失笑道:“天日乃人君之象,若發生日食,就意味上天示警,天子須修德自省,古往今來,這些災異天象發生之日各不相同,何來規律之說?”

在古代,日食一直被認為是不吉的象徵,為掌握日食規律,各朝都有專門的官方機構研究。

經過長期的觀測推算,天文官們初步掌握了一些關於日食月食的規律,即:

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一,而月食一定出現在望日,即農曆十五或十六。

需要說明的一點,不是所有的朔日都會發生日食,也不是所有的望日都會發生月食,這種不規律的日月交食,就需要天文官們密切關注。

因古代推算方式的落後,天文官對日月交食的推算經常會出現失誤,在歷朝歷代的天文觀測記錄中,都能找到關於日食一些“當食不食”、“食不可見”的記載。

這就是因推算方式誤差導致的誤報,或者當天確實有日食,但當地不可見的特殊情況。

為了彌補這些失誤,天文官們通常會做出巧妙解釋,比如當食不食這種情況,天文官就會解讀說這是因為天子有德,勤政愛民,感動了上天,才沒有發生日食,甚至還會請求天子允許百官上表慶賀。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日食發生在古代被認為是偶然事件,現在薛瑞說他發現了日食的規律,胡中自然不肯相信。

為了證明自己說的話,薛瑞翻開手中冊子,對胡中道:“師公,我已經查過了,最近的一次日食發生在正統十二年八月初一,按我的演算法往前推19756天的話,就是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您看,這是洪武二十六年七月的候簿,上面寫的很清楚,七月甲辰(初一),日有食之!”

“果真?”

胡中聽完瞪大了眼睛,忙接過候簿檢視。

“這……我要親自算算,或許是巧合也說不定。”

看完,胡中滿臉的震撼,他這一輩子都在從事天文研究,一直認為日食規律無跡可尋,現在薛瑞突然告訴他,日食會在固定的週期重複出現,這讓他的認知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見胡中提起筆,開始推算日食,薛瑞忙幫著研墨。

正統年間幾次日食,發生時間胡中記得一清二楚,這次他選的是正統九年十月初一這天的日食,往前推算的話,就是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初一。

因時間久遠,胡中也忘了這天是否有日食,忙對薛瑞道:“你快去檔房,把洪武年間的候簿全部找來。”

洪武前二十幾年的候簿足有半人高,薛瑞將其抱至胡中值房,累的差點喘不過氣來。

房中,胡中已按薛瑞的演算法,把正統年間幾次日食對應日期全部推算完畢。

在一摞候簿中,胡中找到洪武二十三年八月的那本,上面寫著:九月更寅(初一),朔日,日有食之!

“這……怎麼會?!”

胡中面色極其震驚,忙翻看了另外幾次日食的對應記錄,果不其然,對應日期上都標註著日食發生的狀況。

看完後,胡中緩緩坐倒在椅子上,目光陷入了呆滯。

“師公,您沒事吧?”

薛瑞被嚇了一跳,忙倒了一杯茶水端到胡中面前。

好半天,胡中才醒過神來。

他推開茶盞,苦笑道:“老夫研究了一輩子天象,卻不曾想到這日食竟然會在固定時間重複出現,那豈不是說,以後咱們欽天監就不用推算日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