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公主?”

李永昌驚愕的看著孫太后,嘴巴都有些合不攏。

當今陛下膝下長女才兩歲,讓她嫁給四十多歲的也先,實在太荒唐了。

轉念一想,陛下長女可是太后的親孫女,平日喜歡的緊,想必她也不會忍心讓兩歲孫女去和親。

那太后所說的皇家公主,恐怕只能是先帝所出的三位公主。

掰起指頭算一下,宣宗長女順德公主已於正統八病逝,次女永清公主宣德八年去世。

如今還在世的,就只有常德長公主,如今年齡二十有四。

若是按齒歲算,常德公主和也先差距倒是沒那麼大,可問題是,常德公主已於正統五年婚配,駙馬為已逝鄞國公薛祿之子,薛桓。

依李永昌所想,太后難道想讓常德公主下嫁也先,可駙馬薛恆怎麼辦,難道要讓他們二人和離?

“太荒唐了!”

光想想,李永昌就覺得無法接受,真要是這麼辦了,別說滿朝文武答不答應,恐怕連大明億萬百姓都不會答應!

孫太后並不知道李永昌在想什麼,此時她腦海裡已經浮現出一個清晰的計劃。

“取紙筆來!”

壓下心中的激動,孫太后讓人取來紙筆,伏案寫了一封書信,親手摺好放進信封內,讓李永昌用火漆密封。

封好後,孫太后低聲跟李永昌交代:“這封信,你親自送到……”

聽完後,李永昌整個人都呆住了,直到這時,他才明白孫太后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等李永昌出宮,孫太后依舊有些心神不寧。

因兒子朱祁鎮執意出征,葬送了大明二十餘萬精銳和五十餘名文武大臣,以至於京城危在旦夕,恐怕兒子已經被全天下人痛恨。

外朝官員們雖然沒有明說,但心裡對當今皇帝肯定非常失望。

以孫太后所想,之所以救回皇帝的行動進展緩慢,就是因為文武官員心有怨恨,嘴上說著以迎回陛下為首要大事,實際上卻是出工不出力,根本沒有想真正救回皇帝。

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救回來兒子救更加的困難。

但是孫太后依舊不肯放棄,因為她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她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兒子能安然返回。

苦思冥想,在消耗了無數腦細胞後,她還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冊立太子!

皇帝朱祁鎮離京前,皇甫仲和發現天象有變,曾在勸諫奏疏中提議,皇帝在離京前,應先立儲君,這樣國本有繼,才是萬全之策。

不成想,朱祁鎮覺得這是在咒他早死,下旨把皇甫仲和給申飭了一頓,冊立儲君的事自然也就無疾而終。

此時孫太后想起這事,倒是覺得冊立儲君對目前的困境來說,未免不是一步好棋。

……

中午吃過堂食,一則訊息傳遍了朝野。

太后欲立兩歲的皇帝庶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

在內憂外患的節骨眼上,任何操作都是非常敏感的,大臣們得知訊息後,連忙去找郕王確認。

得到肯定答覆後,朝野議論紛紛,都說兩歲的太子如何帶領臣民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