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幾位堂官分析天象的時候,薛瑞也在思考歷史為何會出現這種改變。

思索了片刻後,他大概猜到了原因。

自從和國公府達成合作後,薛瑞就託吳氏幫他散佈父親被關進詔獄的事,意圖製造輿論,增加父親名望,再借助文官之手,將父親順利救出。

昨天誆走張忠後,吳氏十分高興,託了不少關係幫他傳播訊息。

到今天,朝中已經有不少文武官員聽說此事。

徐珵就是其中之一。

今日上朝後,急於表現的徐珵閃亮登場,以皇甫仲和讖言跟薛元皓之事來佐證自己的說辭,更加增加了天象預示的可信度,讓反對遷都的官員們措手不及。

朝議不是罵街,而是要擺事實講道理。

若只有皇甫仲和讖言之事,反對官員們還能說這是巧合。

但又多了一條證據,再說是巧合未免就有些底氣不足,所以雙方因十六日夜的天象,開始了新一輪角力。

薛瑞打死也沒想到,他讓人散播的訊息竟間接幫了徐珵,導致是否南遷的議題陷入了僵局。

甚至,連本該大聲駁斥徐珵的于謙都沒有站出來說話,實在讓他有些始料未及。

等眾人商量了片刻,成敬出言道:“保章正既然生了重疾,想必是無法理事了,不如諸位大人給咱家一個說法,好讓咱家回去跟王爺回話。”

許惇雖是堂官,也只不過正六品而已,遷都這種大事,他哪敢胡亂給意見,是以小聲問道:“公公,不知郕王殿下是什麼意思?”

揣摩上司的想法,這是官員必備技能,若回答的讓上司滿意,自然有很多好處。

但眾官員對郕王不瞭解,因此許惇才有此一問。

不成想,成敬聽完就黑了臉,訓斥道:“諸位大人,爾等是欽天監官,事涉大明江山社稷,怎可揣摩上意,還請告知咱家,徐侍講所言有無道理,咱家急著覆命,可沒時間跟你們打啞謎!”

“下官知罪。”

許惇等人面色惶恐,口中連連告罪,卻還是不敢說出實話。

熒惑自古以來,都被視為不祥之兆。

若是一般的行星掩犯紫微垣,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

但換成熒惑犯紫微垣,這通常被視為凶兆中的大凶之兆!

按徐珵對天象的解讀,京師是保不住了,須遷都避禍,才能逃過滅國的危難。

在這個前提下,徐珵提出的這個建議,可謂合情合理。

許惇等人不敢如實說,就是怕因自己的一番言論,導致遷都派戰勝反對派。

到時候,大明丟掉半壁江山,他們幾個也要名臭青史,成為千古罪人。

見他們不回話,有意彌補過錯的薛瑞上前一步,朗聲道:“公公,學生有話要說。”

成績轉頭看向他,好奇道:“你想說什麼?”

“學生認為,朝廷不應該遷都!”

薛瑞義正言辭的說道。

“為何?”

成敬倒有點好奇,欽天監官員都不敢答話,這個小子倒是勇氣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