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長大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把雪球放歸山林,並不容易,好幾回,將雪球放了,人前腳走,雪球后腳又跟了回來。
最後,郭東只能狠下心,用繩做了兩個套,套在雪球身上,從懸崖上,把雪球吊下去,觸地之後,雪球從繩套裡鑽出來,因懸崖阻隔,雪球再也回不來了。
雷武很感性,帶雪球,都帶出感情了,雪球嗷嗷叫地想從懸崖爬上來而不得,他竟然還抹了眼淚。
郭東沒有傷感,反而好言勸慰雷武道:“雪球長大了,西山才是它的歸屬。”
郭東也是個感性的人,但他畢竟畢受過高等教育,現代理念根深蒂固,相對而言,他還算理性。可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未必總是對的,後天因素,比如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等,也能發揮作用,所以郭東相信自我改造。
兩人下了山,沿二道溝往回走,一路檢視二道溝上的冰層情況,郭東決定,今日便重啟水車。
讓郭東驚奇的是,過了年,雷武突然間似乎也長大了。
到了鐵廠,雷武跳到水車大軸上,親自拿起鐵錘敲打葉輪上的殘冰,他手下有十幾號工人,似乎也能鎮得住,不知不覺中,雷武已然能獨當一面了。
雷武的兩個死黨,阮石頭和張標,為了防止他們拉幫結派,郭東讓他們跟著甘薪學藝,畢竟他們識字,是人才,就不能浪費。
這個冬季太長了,因為水車經常被凍住,煉不出鋼來,很多專案都受到了影響。
不過,郭東和甘薪也沒閒著,成功試製了水泥和玻璃。接下來,便要正式開建水泥廠和玻璃廠。
水泥廠,需要巨大的投入,希望徐文爵回南京後,多拉些投資人,五十萬兩銀子的投入,足夠開一間相當規模的工廠了。
玻璃廠的話,郭東還沒找到低成本生產火鹼和蘇打的辦法,產能必然有限。不過,郭東只當玻璃是奢侈品,量少沒關係,把價格炒上去,鎖定達官貴人和海外,照樣賺銀子。
玻璃廠的第一個產品,便是鏡子。
拿一塊平板玻璃,錫和汞現世都不缺,在玻璃的一面貼上一層錫箔,灌上少許汞,錫可在液態汞裡溶解,形成雙金屬層,和玻璃緊密貼合,就成了一面鏡子,這便是錫汞劑造鏡,非常之簡單。
唯一的,汞有毒,郭東也想用銀鏡法制鏡,可現在石廟還沒有能力生產相關的化學試劑,只能一步一步來了。
其實,後世溫度計也用到金屬汞,到時科普一下,做些防犯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即可。
現時的人們主要用銅鏡,可以想見,一旦玻璃鏡橫空出世,也是神物一般的存在,根本不愁賣。
做玻璃,主要裝置是玻璃爐,甘薪已經按郭東的設計搭了一臺,一次開爐,可產出幾十斤玻璃態漿料,跟後世比,連小作坊都算不上,但郭東要的是壟斷利潤,價格自己定,第一桶才是真金。
工人們在幹活,一爐玻璃態漿料正好出爐。
甘薪親自動手,將一塊四四方方的鐵板水平置於坩堝之上,鐵板四周有沿兒,內裡被打磨的光滑如鏡,工人用瓢舀起一瓢漿料,潑在鐵板上。
由於重力作用,漿料在鐵板上會自然流平,多餘的漿料順著一個小開口,留到鐵板下面的坩堝中,稍後回爐再用。
待到鐵板上的漿料冷卻,一塊平板玻璃便做好了。
郭東湊上去瞧了瞧,果然見到不少裂紋和氣泡,裂紋是因為冷卻不均勻或者太快、產生的應力造成的,而氣泡則是因為鐵板上殘留的水汽、空氣來不及排出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