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機緣巧合?(第1/2頁)
章節報錯
郭東還在就者米粥吃油餅,便得到稟報,韓贊周已經找上門了。
郭東丟下碗筷,匆匆到前廳見到了心急火燎的韓贊周。
韓贊週一見郭東,便告知督帥楊一鵬明日便到雲臺,邀郭東前往一道視察海防,口氣不容置疑。
會面的地點在雲臺,倒是出乎郭東的意料。
楊一鵬貴為漕運總督,郭東一介草民,督帥要見草民,除非郭東要撕破臉,否則,他還真不好拒絕。
可郭東確有疑慮,早前養馬場兵營丟了一支長槍,他就懷疑此事十有八九是官府派人乾的,尤素卿的人正在調查,眼下還沒有下文。
倘若真是官府中人偷走了長槍,楊一鵬此時應該已經清楚,長槍做為軍械,遠非火銃可比,官府、朝廷不可能無動於衷。
海上飛為了火柴,可以對郭東實施綁架,楊一鵬也有足夠的動機,以會面為由,將郭東扣押,逼他交出長槍的製法。
不過,此時的雲臺是個海島,和海州在陸上並不相連,島上寺廟、道觀眾多,卻沒有官軍的一兵一卒駐守,大明有海無防,由此可見一斑,郭東確信,他帶上一隊50人的輕騎兵,便可控制局面。
不過,郭東卻沒有立即表態,推說早飯還沒吃完,讓韓贊周稍等,回到餐廳,告知沈燕青會面的地點在雲臺,其實他完全可以走一趟。
沈燕青還是擔心郭東的安危,還要再加一道保險,著人通知在海州的尤素卿,讓她先行派人到雲臺踩點,也好在暗中保護郭東周全。
謀劃已定,兩人便各自分頭行動,郭東送走韓贊周,便去梅鎮調兵,沈燕青則代他去碼頭接船。
........第二天是個晴天,二月間春寒料峭,但明媚的陽光,還是讓人彷彿看到春天的跡象。
海面波光粼粼,一號船悄然駛進海州於雲臺之間的拿到狹窄的海峽,郭東立在船頭,用遠望鏡觀察著東邊的雲臺海岸。
雲臺山,古稱“蒼梧”,李白有詩云,“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說的正是海州的雲臺山。
這一帶,郭東前世來過,此時重遊‘故地’,見到的卻是不同的人間,自有一番別樣的感慨。
眼前這道海峽,因為黃河在附近入海,泥沙逐漸淤積,以至於到了後世便消失了,雲臺山也和陸地連成了一體。
而此時,海峽煙波浩渺,被稱譽為‘海山奇峰’的玉女峰更是近在眼前,玉女峰山勢最高,景緻變化不大,山腰雲霧繚繞,峰頂蒼翠隱約其間,猶如蓬萊仙境一般,果真不負它‘海上第一仙山’的美名。
海岸邊,人流如織,多是前去燒香敬佛的善男信女,其中不乏美貌的女子。
愛美的女子早已褪下厚實的冬裝,換上了春衫長裙,頂多加一件顏色鮮豔的裘皮背心或棉夾襖,來抵禦尚未消退的寒冷,個個走起路來,裙裾飛揚,顧盼生姿,令人賞心悅目。
岸邊泊著一艘較大的官船,有幡高高掛起,上書一個大大的‘楊’字,楊一鵬已經到了。
有不少官軍模樣的兵士在船上、碼頭來回走動,顯而易見,他們是楊一鵬的衛隊。
不過這些人只是掛著長刀,手上並沒有火銃此類的火器,見此情景,郭東心說,自家帶著一整隊50人的槍騎兵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啊。
郭東吩咐一聲,一號船便要靠岸。
一號船緩緩駛向岸邊,郭東還在用遠望鏡搜尋,很快他發現岸邊一個美貌女子,她還帶著個女童,那女童正牽著她的手,看著像是一對母女,她們便是郭東要等的人。
郭東終於放下了手中的遠望鏡,招呼王長生過來,小聲吩咐了幾句,然後說道:“上岸。”
王長生帶人上了岸,槍騎兵立刻佔據了碼頭的各個要點,待郭東下了船,王長生便把那對母女帶到了郭東跟前。
那女子確是尤素卿派來的,言稱楊一鵬一行人已經到了屏竹禪院,她帶來的人扮成遊客,正在周圍監視,暫時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這時,那女童卻脆生生地開了口,“你就是那隻會爆米花的郭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