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公里。

230公里。

250公里。

優幸握緊了手中的電棍,做好準備,就在此時,第三道資訊流也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中,從地面以光速直撲向火箭,按照預定的路線鑽入控制中心。

就是……現在!

優幸屏息,閉眼,揮動電棍,往早就找好的位置上猛地一戳!

“三級火箭點火”

“三級火箭分離”

兩條提示資訊接連從資料流的上方彈出,接著立刻消失。

伴隨著機器運轉的聲音響起,火箭腔室內掀起了猛烈的氣流,它們一開始被壓制在半密閉的空間內,只能透過各級火箭間的間隙向氣壓極低的外側散逸,而現在,它們彷彿出欄的鬥牛,向著逐漸開放的空間湧去!

它們自由了!

一時間,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

震動失去了傳聲的介質,一切都隨之歸於寂靜。

“……”

耳邊的噪音已然消失,優幸也能確實地感覺到呼吸愈加艱難。目前所處的位置,已經是距離地面二百五十公里的高空,早就過了卡門線了,而大氣層進入三百公里處,就基本可以認為是進入外太空了。

原本優幸準備好的撤退路線,是在卡門線前將所有的推進器都拆掉,然後透過地面通訊基站的訊號建立網路通路,傳送回地面。

但,現在他已經找不到連線地面通訊基站的通路了。

優幸瞄了一眼控制核心,金屬殼上嵌著的一個復古的電子顯示屏,上邊顯示著目前的離地高度。

大概……明白了,自己“昏迷”了太久,已經來不及按原計劃撤退了。

而衛星通訊基站遠在兩萬公里的高空軌道中,這時候優幸才能確實的感受到,他的能力“門扉”也是有極限的。

優幸緩緩地鬆開手,從攀附著的金屬桿上滑落……

這種失重感,就好像是沉入海底,又像是一個引子,喚起了優幸腦海深處的某一段久遠的回憶一樣……

居然有種……一身輕鬆的感覺。

這是,自滅的衝動。

就好像站在高處往下看時,會有往下跳的衝動那樣。

那是因為恐懼,當你站在懸崖邊往下看時,感到了極度的恐懼。

大腦是如何判斷的呢?邏輯模組處理後得出結論:只要不跨步出去就不會墜落,只要安定地站著就是安全的。

然而本能卻背刺了邏輯模組的結論,它自說自話地從DNA裡提取了原始對高處墜落的極度恐懼,告訴你這裡非常危險!

兩者做出的判斷互相背刺,大腦只好對這樣的悖論做出適應性判斷——安定地站著是安全沒錯,然而“你”卻想要跳下去!所以站在這裡是非常危險的!

大腦自作聰明地完美調和了邏輯模組和本能做出的結論,結果卻給本體背刺一擊——自己給自己施加了“你想要跳下去”的暗示。

這種症狀,被稱為“高處效應”。

而優幸現在的狀態也是一種“高處效應”。

邏輯模組清楚地告知了優幸,你現在只是個普通的人類,並不是光之巨人。有些事,你該袖手旁觀就得袖手旁觀,不然的話,你·會·死·的!

然而另一個聲音卻在叫囂著,你已經窺見了未來!那就去改變它!不然你手握這些資訊又有何意義?去拯救那些原本得不到拯救的人!去改變無法挽回的結局!

於是兩者調和的結果,就是——不要去救,不要去摻和,會死的!然而,正因為你的願望就是死亡,那你儘管去浪!去拯救!去改變!

或許,在正常情況下,都不會察覺到這種隱隱約約的自滅傾向,然而在各種負面情緒被激發放大的現在,優幸只感到了得償所願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