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是北方以前的主要取暖途徑,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取暖方式越來越多,火炕也已經被淘汰。

「當初我們想著建在火炕下最安全,因為沒有人會來這裡,畢竟用不上。」駱雲益自嘲著搖搖頭,「沒想到還真用上了,我一直在想搞不好冬天有人闖進來,到時極容易破壞火炕。」

火炕年久失修,但慶幸在駱雲益和他的朋友們當年心中另有打算,才會把火炕建得異常牢固。

末日的第一個冬天太過寒冷,難免有人找到四合院的火炕前來取暖。

好在他們沒有壞了心,如果直接砸爛,駱雲益的探險計劃也不能如願。

他當年親自監工密室如何掩藏,自然最清楚如何挖出來。

在砸爛火炕後,後面就是技巧活兒而不是靠體力取勝。

景歡默默站在外面觀察整個院子,這是她第一次來京城,只可惜昔日頗為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變得破破爛爛。

隨處可見房梁和木柱被挖走或焚燒的痕跡,這場天災未嘗不是一場人禍。

她掃過每一間屋子,內心無比失望。

末日的浩劫恐怕才剛剛開始,未來只可能變得更加糟糕,這所院子只怕也無人再來修繕和維護。

到時,往日的歷史與其上附著的厚重感,都會隨時間流逝而隱入塵煙。

景歡站在院子裡久久不語,直到屋子裡的駱雲益再一次召喚她快點進去。

此時駱雲益已經把屋子裡的火炕砸出一個大坑,清晰可見裡面出現一塊石板。他用力將石板搬開,等灰塵被吹散,一條甬道出現在眼前。

「看來還沒有其他外人發現這裡,我們進去看看吧。」駱雲益看了看甬道前的佈置,心中便有數,「你在外面等我。」

他不確定裡面的情況,想了想還是不讓景歡進去。

但景歡卻不是那麼聽話的人,她默默跟在駱雲益的身後,不由分說舉起另一個手電筒。

駱雲益無奈,只能在前面帶路。

他們沿著臺階往下走,不一會兒就出現了一個很深的地窖。

駱雲益介紹道:「我們幾個人受家庭環境影響,從小看過很多防空洞之類的地方,因此修建這處地窖時還存了避難的心思,也考慮了換氣的問題。」

他說著又從空間裡取出幾個手電筒,瞬間地窖裡變得燈火通明。

一個簡約卻不簡陋的地窖出現在景歡面前。

靠在牆壁四周的是一排排貨架,上面依次擺放著整齊的箱子,在箱子上又貼好了標籤。

「壓縮餅乾、軍用罐頭、白酒、鹽糖……」景歡一個個念出聲。

後面的東西就變得越來越奇怪,尤其在她開啟的工具箱內,竟然看到了帳篷和皮划艇,以及安全帽、手搖發電機和指南針等等工具。

說一句應有盡有也不為過。

駱雲益不自在地輕咳一聲:「他們還準備了幾本書。」

景歡接過一看,更加無語了。

《軍地兩用人才之友》《懷斯曼生存手冊》《赤腳醫生手冊》……

「技能也不能少,當年我們只當玩一樣的存下。」駱雲益想起遙遠的記憶,對他來說這一切似乎都是上輩子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