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背書表演(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羊莊這才微笑說道:“那學生就說說,你們不要取笑就是。”
沉吟片刻才緩緩開口:“嗯…楊兄所說…看似有理實則不然。”
劉寔等人心中一驚,聽他一開口就否決了自己剛才的言論,楊治也是神色冰冷。
他一直以來自負才智過人,在洛陽城中也是宣告外的年輕俊傑。加上自己的父親侍中王俊乃是司馬炎的左膀右臂,信任有加,而自己的兩個姐姐也先後被司馬炎冊封為後。這尊貴出身一直以來都是別人爭相結交眾星捧月,如同今天這樣被人當場反駁,是他從來沒想過會發生的事。
“哦?那在下倒是要洗耳恭聽羊兄的高見了。”楊治語氣平和,看不出喜樂,冰冷的眼神卻是出賣了他刻意壓制的真實情緒。
先生劉寔像是沒有察覺到楊治的異常一樣,示意羊莊繼續說話。而羊莊與楊治對視之時,看著他那副想殺人的表情,心裡也是直打鼓,不過現在騎虎難下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了。
“周朝之初的分封與我朝不同,夏商之時邦國林立,天子對各邦國約束力度不足。夏有後羿,商有東夷便是如此。
武王伐紂之後,吸取前朝弊端施行分封之治,制周禮對諸侯各國形成約束。而分封給諸國的很多國土卻在蠻夷控制之下,受封的君主想要建國卻要自己組建軍隊去與蠻夷作戰開闢疆域,如秦晉燕齊楚等國。
所得土地分屬諸侯,名義上均屬周之疆域,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便是如此。
中原繁盛,而蠻夷之地越遠離中原越是荒蕪,所得新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開發轉化為國力所耗費時間太久,於是各大國盯上了各自周邊小國開始內卷,周朝由盛轉衰也是因此而起。我朝若是要效仿,也當如周朝之初那般分封才是。”
本來就是前一世時有次閒來無聊,巧合之下看到一篇這樣的文章,索性還記得一些大概意思。自己倉促組織了一下語言就說了出來。也不知道有多少漏洞,不敢讓眾人思考過多又接著往下說。
“秦朝律法更加不值得我朝學習,秦法是秦國強大的根本,不過秦法嚴酷世人盡知,因此有天下苦秦久矣之說。
然而秦法嚴苛,遇到無法依律而行之事的時候卻是太過生硬不知變通。商鞅變法之後,幾次王權交替之際秦國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動亂,這便是秦法的弊端之處,而每次動亂都是秦國虛弱之時,東方諸國也是乘此機會多次合縱攻秦。
好在歷任秦王皆是有為之君,繼位之初能及時平定動亂,也是運氣好而已。但凡出現一個庸碌之主便會萬劫不復,二世胡亥便是如此。”
這個時代的夏天也這麼熱麼?羊莊擦拭著額頭的汗珠,不知道是真熱還是緊張。看著眾人都等著他繼續往下說的表情,心裡也是對那個原文作者心懷感激,資訊大爆發時代的見識拿到這個時代來裝逼,果然是吃的開,歇了口氣繼續開始他的表演。
“漢朝至武帝開始,厲兵秣馬雪恥外辱。先有衛青、霍去病,後有竇固、竇憲,大破匈奴。漢朝之強盛,疆域之遼闊前所未有。
在漢朝兵鋒打擊下,北方遊牧民族遠遁的遠遁歸附的歸附,沒有了外患,朝堂沒有及時調整方略掩兵息武與民休息,這便是衰敗的開始。
其一,各方守將軍權在手,外敵盡滅已久不能沙場建功,那就只能用手中職權謀私利了。其二,百姓賦稅、兵役繁重,朝廷不與民休息終起黃巾之亂。也正是這場動亂,各地守軍將領看到了朝堂虛弱,已無力節制地方,於是紛紛割據互相攻伐。”
“周朝分封,秦國立法,漢朝強兵。皆是因當時實跡情況制定的強盛之道。然而時過境遷,再好的國策也有過時的時候。
商鞅變法,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皆是廢舊法立新規,國之所以續存強盛。
然而變法何其堅難,阻力又何其之大,變法又是掃頹續強的根本。想變法非天子變法決心堅毅不可成功,所以江山永固之道何其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