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邊倒的調解現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月的天空,晴空無垠,滿眼的藍色讓人放鬆。市政府辦公大樓兩旁整齊劃一的梧桐樹,金黃色的樹葉掛在枝頭。黃色與藍色的色彩碰撞,讓辦公大樓置身在美景當中,當你置身於此時,很難不被此景所吸引。
而此時,站在“畫中”的徐曉明,此刻卻無心美景。
科絲紡織在給透過了培訓考評的職工發放了2個月的生活費後,引起了那些不接受培訓員工的抗議。他們在拒絕了轉崗安排和崗前培訓後,徐曉明將他們從員工名單中划走,將會對他們進行工齡買斷。他們始終不滿意各種安排,多次找到了黃一鳴,要求給個說法。黃一鳴按照徐曉明的指使說辭,對他們進行了安撫。剛開始的安撫還多少有點作用,可是看到那些發了生活費的人後,他們的情緒爆發了。直接來到了市政府大樓前,高舉橫幅,表示抗議。
不論工作人員如何勸導,始終無法將他們勸回。這些人的舉動引起了廣大市民的圍觀。《為您辦事》欄目甚至安排了記者來到了現場,對他們進行了採訪,甚至很多路人在不清楚事情真相時便發表了許多關於譴責企業的話語。
“像這種公司,我們就不應該買她們家的產品。”
“做人講良心,這種沒有良心的企業,能生產出什麼好產品。肯定都是殘次品。”
“你們一定要曝光這個企業,讓他們不能這樣欺負我們這些弱勢群體。”
……
徐曉明真不知道該說他們懂法呢還是不懂法呢。他們找到了媒體,曝光此事,從他們的角度來講,完全有效。可是根據勞動法,他們因自身原因無法完成現有工作並多次拒絕公司的培訓及轉崗安排,公司可以在給予補償的情況下辭退員工。事實上,徐曉明沒打算將這些人全部辭退。只是想要打擊一下他們的惰性,讓他們能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積極一點。免得科絲紡織步騰達的後塵。
面對著記者的採訪,徐曉明說道:“我們當前最要緊的是,瞭解員工真實訴求,盡我們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現在,我們科絲紡織會積極主動的解決員工的下崗再就業問題。”
當晚,《為您辦事》披露了這一討薪事件。
主持人在最後總結中說道:“當一家企業無法滿足員工的生計問題,當一家之主無法滿足家庭成員基本支出,這個企業、這個家庭無疑就是失敗的。作為企業,當你無情的將為你奉獻了大半生的員工辭退掉,也許符合法律的規定,但是,這樣會不會傷到那些還在為你們工作的員工呢?希望科絲紡織這家企業,能夠給我們的員工朋友以及廣大的市民朋友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們將會持續追蹤這一事件。”
當這期節目播出後,有心人發現這個年輕人在三個月前,也曾經上過電視。然而,他的形象前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良心商家變成了剋扣工人工資的萬惡資本家。
當晚,徐爸接到了多個部門的電話問詢。這讓徐爸心裡十分難受。作為曾經的下崗職工,他是不願意讓這些人下崗的。因此,徐曉明在制定員工崗位安排方案時,用了最為溫情的方式。可是這些人早已失去了年輕時期的衝勁,他們選擇了一條在他們看來最有利的路。
經信訪部門的調解,這些職工同意了坐下來談的方案。隨後,他們選出了5名職工作為代表。徐曉明作為方案制定者,來到了調解現場。為此,他還無奈的向孫秀萍請了一天假。可是,這個理由他實在是說不出口。
政府單位將這個事件作為了典型個案,派出了多個部門作為中間人。一方面進行調節,另一方面總結經驗教訓。如果這個案子能夠得到妥善解決,那就可以將解決方案進行總結並進行推廣。今後再遇到類似的信訪事件,可以借鑑。
這個會場佈置得十分有趣,彷彿來到了大學生辯論現場。中間一個主持人,徐曉明和黃一鳴坐在靠近門口的一側,職工代表坐在了他們的對面,而部門的代表坐在了下面,如同評委一般。徐曉明看到這樣的佈置,十分無語,真想抽那傢伙幾個耳光。如此將雙方置於對立面,怎麼能做好調解工作。
5個職工代表,三男兩女,都是50歲左右的職工。尤其是兩個阿姨,臉上的皺紋清晰可見,多年在紡織車間工作的勞累讓他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大。黃一鳴告訴徐曉明,這兩個女的,一個是馮桂蘭,一個是陳淑珍。她們是實實在在的勞動者,還獲得過市裡的“三八紅旗手”稱號。因為她們兩個人在辦理退休手續,所以,黃一鳴並沒有將這二人列在員工名單中。而這三個男的卻都是遊手好閒,根本不好好上班工作。
徐曉明擺了擺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主持人是調解辦的主任,他三言兩語,將這個事件向在場的所有人作了陳述。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在他的描述中,科絲紡織成為了不願意承擔員工工資的企業代表。
員工代表劉嵩陽上來就控訴科絲紡織的苛刻條件。他在騰達紡織工作了將近20年,自己如今已經快50歲的人了,這樣下崗了,怎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