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明站在步行街的店鋪門外,看著裡面工人師傅在裝修,一臉雖然看不出什麼,但是心裡焦慮的緊。

兩家的合作很快就達成了,齊琳和徐爸見面後,就徐曉明的計劃書探討了一下,接著就達成了一致。只是,齊琳將自己的20%股份給了肖齊2%。就這2%足以讓肖齊未來衣食無憂。

徐曉明和裝修公司就裝修方案2天的時間確定了下來,工人們很快就進場開始幹活了。

公司的營業執照要到下週才能拿出來,徐曉明拜託齊琳阿姨的事情就是註冊一家冠省名的公司。這類手續要是自己去辦的話,單單這個註冊,大概就不知道需要多久才可以。幸虧齊琳阿姨面子夠大,一週的時間緊趕慢趕的終於可以快要辦成了。

老爸已經找好了代工工廠,也找人將徐曉明畫的草圖,設計成專業的圖紙,交給工廠生產。

現在,就剩下門店裝修了。店鋪風格和佈局都是自己模仿了前世世界知名品牌的設計風格,自己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印象中只有個“哇”。這種風格絕對會讓眾人眼前一亮。就衝這裝修,也得進來看看。

旁邊的店鋪見首飾店重新裝修了,見只有個小孩在這邊指手畫腳,便覺得有點兒戲。

旁邊一家買服裝的大哥湊過來,問徐曉明:“小兄弟,你今年多大了?之前的首飾店怎麼不幹了?她家生意一直挺好的。你們這是準備幹個啥?”

徐曉明見是隔壁的服裝店老闆,笑著對男人講:“叔叔,我們準備開個服裝店。”

一聽要開服裝店,心道這是來競爭對手了,男人打起精神,接著問道:“開什麼樣的服裝店?現在這服裝買賣可不好乾。”

徐曉明並沒有多說,步行街上開鋪子就是這樣,要是不同的買賣彼此可以照看一下,要是同行,那可就不好意思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個道理人人皆知。徐曉明仗著自己的歲數,一頓胡扯。那男人見徐曉明前言不搭後語,一句重點也沒有,便沒了興趣,自然也沒把這個店放在心上。

徐曉明站在店鋪外,突然想到了什麼,便快步走進鋪中,跟裝修師傅連比劃帶喊交代了些什麼,便離開了。

隔壁服裝店老闆叫薛建國,年輕的時候在市集上練攤,生意越來越大,自己便在商業步行街上開了這家服裝店,延續了自己在市集上的風格,店裡面衣服種類繁多,不管是男裝還是女裝,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能夠買到。生意一直很紅火。這種風格也是當年最大眾的方式。

薛建國心想,這家店也真夠可以的,就沒見過大人來過,每次都是這個小毛孩子過來。就算是賣衣服,估計也是半路出家,對自己的生意不會有什麼影響。回到店裡,和自己媳婦說道:“你說,這旁邊就個小屁孩盯著。一看就不靠譜,肯定幹不長當。他在我們家旁邊賣衣服,我讓他不用半年,倆月就得關門大吉。”

徐曉明聯絡了廣告公司,連夜做了一個圍擋,把店鋪施工給擋了起來,圍擋上印著“內部裝修,開業在即”幾個字。這個圍擋上的字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心想現在這什麼店啊,這麼神秘,裝修還圍起來。

當地電視臺就圍擋的問題還採訪了徐曉明,隨後在電視臺的本地趣聞中播了出來。

主持人說道:“近日,一家店鋪的圍擋引起了市民的關注。在步行街中,一家店鋪在裝修過程中,在店鋪外圍製作了圍擋,並印有“內部裝修,開業在即”幾個醒目大字。記者隨後採訪了店家,提問了一下關於為何要在裝修現場安裝圍擋。下面請看採訪現場。”

畫面中,徐曉明若有其事的向記者解釋著為何安裝圍擋。

“按照我們經理的要求,在裝修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環保衛生,既要做到不影響其他店家,也要將裝修汙染降到最低,減少對城市環境的破壞,為我們城市衛生建設做出我們一點小小的貢獻。如果裝修材料放在路上,既不美觀,而且還有可能會有危險,這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圍擋不過是將這些隱患提前消除。”

“我們這家店鋪叫愛衣坊,是家新開的服裝店,成立之初,我們就對自身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打造一個全新的夠衣體驗,因此,一個小小的圍擋只是件不足掛齒的小事,今後,我們不僅要為市民提供美麗舒適的衣服,而且在經營過程中,我們也會努力為建設美麗整潔的城市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承擔我們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畫面切到了別的裝修現場,現場一片狼藉,甚至有些物料擺放在了行人路中間。前後對比相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