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骯髒的三十年代(第1/3頁)
章節報錯
雖然和釀酒商談下了合作,但是柯林進口酒的生意並沒有立馬展開。
首先,他需要成立一家進口公司來專門處理相關的業務。
其次,一條法桉的廢止,可不僅僅只是嘴巴上說說這麼簡單的,從羅斯福正式啟動廢止程式到《禁酒令》廢除,足足耗費了近一年左右的功夫。也就是說在此期間,有充足的時間讓柯林來完全前期的採購以及準備工作。
事實上,早在之前他就已經安排傑克·來波維茨在倫敦附近的港口租下了合適的倉庫,專門用來存放購入的蘇格蘭威士忌和杜松子酒,一旦《第十八修正桉》被正式廢止,就將這一批酒運到美國,搶佔酒品市場。
處理完了進口酒的相關事宜,柯林的腳步並沒有因為而停歇下來。
他很清楚,隨著羅斯福的上臺,雖然無法徹底的終結大蕭條的發生,但整個紐約乃至美國的經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
胡佛的垮臺已經證明了自由放任的消極態度並不能讓經濟好轉,反而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因此,作為後任者的羅斯福顯然不可能延續對方失敗的老路,加強對經濟市場的干預幾乎是確立的事實。
這一點,身為對方‘新政’起草者之一的柯林自然是尤為清楚。
這段時間,隨著反世界的事情落幕,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正世界的經營上。
不僅僅安排了傑克·來波維茨前往英國,尋找杜瓦和戈登等英國釀酒商談合作的問題,同時在國內也讓人尋找一些自己記憶中的物件。
不同於後世便捷的網際網路渠道,大蕭條時期,就連電話都還不便利。
想要在這個時代找到一個人,可不是敲敲鍵盤就解決的問題。
就算是有柯林所提供的基本訊息,也足足花費了快半個月的時間才找到目標。
再等柯林接到來信,確認無誤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星期以後的事情。
這份從舊金山的來信,讓柯林動了起身動念的想法。
然而,還沒等他付諸行動,發生在紐約的事情卻讓他不得不停下自己的腳步。
因為,沙塵暴來了。
沒錯,三十年代不僅僅是大蕭條發生的時期,同樣也是沙塵暴肆虐的年代。
整個1930年代,前所未見的沙塵暴席捲美國西部,還波及了芝加哥甚至……紐約,這場史無前例的沙塵暴從1930年開始,足足持續了近十年之久,也因此整個三十年代,也被人稱之為“骯髒的三十年代”。
這場遍及整個美國西部的巨大沙塵暴災難,說是天災更是人禍。
原本在美國有著大片的草原,印第安人在這裡獵殺野牛為生,但是隨著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尤其是一戰之後小麥價格飆升,南部的農場主們紛紛將草原開墾成農田,這也對自然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30年代初,一場大幹旱最終引起了巨大的沙塵暴。
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934年5月12日,連續颳了三天。
到1934年,估計有3500萬英畝耕地已經變成無用的土地,直接影響了將近40萬平方公里,沙塵暴對該地區經濟的影響長期揮之不去。
同時,在沙塵暴的摧殘之下,大約250萬人在20世紀30年代離開了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
這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遷徙,僅俄克拉何馬州就有44萬人因移徙而喪生。
幾百萬人的背井離鄉也讓無數家庭一貧如洗,而在大蕭條的發生,更是讓遷徙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要出門,準備好手帕保護好自己的嘴鼻,史無前例的巨大沙塵暴將會在三天後出現在紐約,請大家做好防護準備,注意個人安全。”
收音機廣播中,電臺不斷的對民眾呼籲為即將到來的沙塵暴做好防護準備。
從這場席捲整個西部的沙塵暴出現以及有快要兩年的時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的存在。
尤其是生活在紐約的民眾,在此之前他們從未有過沙塵暴的經驗,因此很難對這個災難產生太大的感觸,很多人將它當做電臺譁眾取寵的謠言,而更多的人則對此不以為意。
“這裡是紐約。”
“沙塵暴,怎麼可能會被吹的這麼遠……”
就連信使報社的眾人,對於沙塵暴的傳聞也表現的有些半信半疑,他們其中連在紐約生活最久的老約翰,人生中也從來沒有過沙塵暴的經歷,他們無法想象那種鋪天蓋地的黑色風暴是什麼感覺。
別說是老約翰他們,就算是柯林,如果不是因為有專門記載“骯髒的三十年代”的書籍,也不會對這個時代的沙塵暴有過多的瞭解。
而正是因為“骯髒的三十年代”,讓他清楚,沙塵暴的威脅比想象中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