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21俱樂部(第1/2頁)
章節報錯
信使報社內,柯林消化著自己從報紙上所得到的訊息。
很明顯,眼下所有人都不看好羅斯福的參選。
甚至,或許連羅斯福本人,都對於自己能否從民主黨內的提名中勝出,並不樂觀。
所以,這或許是一個機會。
自從1890年頒佈《謝爾曼反壟斷法》以來,四十多年的醞釀,在這種反壟斷的環境中,使得美國的報紙形成了強烈的地域性,形成了一城一報的局面。在無法佔據全國市場的時候,報紙業開始以城市為中心,展開爭奪。
當中,雖然被稱為地方報紙,但是很多報紙尤其是那些發行量大的報紙,例如《世界日報》之流更樂意被稱之為major neer,既主流報紙。
並且城市和城市之間,也從存在著差距的。
例如,紐約和底特律,彼此報紙的聲量就大不相同。
更別說,主流報紙雖然以城為家,但是影響力的輻射卻不僅僅只侷限在城市當中。特別是在面對重大事件,例如南北戰爭亦或者是總統大選的時候,報紙或者媒體的力量,完全可以左右戰爭以及選情的變化。
尤其在美利堅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永遠和政治相關聯。
柯林如果想要發展自己的《信使報》擴大影響力,不再侷限在紐約市這一個城市的話,那麼遲早會和華盛頓有接觸。
既然如此,為何不早做準備。
心中一邊默默的思索著計劃的可行性,柯林同樣清楚,政治是一把雙刃劍。
誰也不清楚,未來的事情。
一旦自己所支援的物件失利,那麼站隊者接下來所要面對的將是一場無比艱難的局面。
然而,幸運的是。
對於旁人來說,這個選擇或許存在著不確定的風險,稍有不慎就可能墜入萬丈深淵,哪怕不死也會摔掉半條命。而對柯林來說卻無疑於開卷考試,答桉的結果早已瞭然於胸。
……
“老約翰,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我要出去一趟。”
收斂了心中的想法,柯林從口袋裡掏出懷錶,確認了一下時間。
隨即對著老約翰說了一句。
“交給我吧,老闆。”
聞言,在排版機面前的老約翰抬起腦袋,掃過報社內的情況隨即點頭應道。
從報社裡出來,柯林搭乘上電車前往約定的地點。
雖然自大蕭條期,有軌電車也逐漸走向沒落,然而在這個時期電車依舊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從1888年,愛迪生的技術師弗蘭克·斯普拉格發明了電力驅動機車之後,有軌電車迅速在全美普及,終結了‘馬拉街車時代’。
90年代起,有軌電車成為了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電車時代因此而展開。
然而,就如同電車時代終結了馬拉街車時代。
公共汽車的崛起,最終取代了電車。
不過,在有軌電車衰落的初期,主要替代車輛的為無軌電車,乘客對於公共汽車的接受度並不高,很多乘客認為公共汽車所排出的尾氣十分惡臭,並且在速度上也比不上電車。
只是很多時候,市場並非以乘客的想法為主導。
劣幣驅逐良幣,才是常態。